战略情报分析 -- 基本定义与基本特征
郑瀚Andrew.Hann 人气:01. 情报的来世今生
0x1:情报事业由来已久
情报被人称为”地球上第二古老的职业“。从有人类社会开始,便有情报活动。
- 古代的国王、将军偶尔使用”间谍“、”奸细“、”探子“
- 工业革命前后欧洲国家出现了常设对外情报机构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诞生了综合性现代情报机构
今天,每个国家都拥有规模不等的情报机构,情报成为国家政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一些拥有广泛国际利益的大国,尤其重视情报投资及情报应用。
以美国为例,2013财年美国情报预算增长到526亿美元,占全部国防开支的10%左右,当年美国直接雇佣情报人员近10.7万人。
0x2:情报研究的历史
自从有了情报,就有对情报工作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情报工作研究著作是《孙子兵法》中的《用间篇》。
《用间篇》指出:”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精准地概括了到目前为止一切人力情报的种类。
但是要注意,在现代情报理论中,人力情报只是多种情报类型中的一种,从情报获取方式上看,可分为:
- 人力情报(humint)
- 技术情报(techint)
- 公开来源情报(open-source collection)
从情报性质上来看,可分为:
- 物质情报(physical intelligence)
- 语言情报(verbal intelligence)
关于情报的分类,我们文章后面还会详细讨论,这里只是简单带过。
现代情报学则起源于1949年美国人肯特(Sherman Kent)撰写的《为美国世界政策服务的战略情报》一书。
像其他所有职业一样,情报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通过实践积累知识,为情报学理论储备基本素材。但因为情报的秘密性质,他们只能以口头转述、内部交流或职业培训的方式代代相传。
这种原始的知识积累方式在横向上不能同其他学科、外部学者交流,难以产生杂交优势;在纵向上不能有效、完整地总结实践经验,最终只形成一些零星的、散落的知识碎片。
情报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从应用的视角看,我们需要情报理论,没有情报理论支持的工作肯定会走弯路的。这个道理不仅仅对于情报学来说如此,对所有学科的工程领域来说都是这样的。
从应用领域来分类,情报可以分为:
- 个人情报
- 企业情报
- 商业情报
- 图书情报
- 信息情报
- 工业情报
- 农业情报
- 国家情报
- 国际情报
- 物质情报
- 战略情报
- 网络安全威胁情报
本文的讨论重点会放在战略情报上,战略情报分析是情报学里距离社会科学最近、难度最大的一个分支,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科学。
它既需要情报事业本身来积累知识,也要从其他社会科学中寻找方法和经验,因而是最适合社会科学工作人员从事的情报学研究领域。
在战略情报理论发展的初期,一些学者、前情报官员投身于战略情报分析的理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1949年肯特的《为美国世界政策服务的战略情报》更是奠定了他现代情报学之父的地位。肯特的贡献不仅是将情报分析作为现代情报的核心来研究,而且提出了情报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变量、悖论等,奠定了战略情报分析的研究基础。
2. 情报的性质
概念是将特定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途径,体现了特定事物的本质特征。
我们这里先对情报的定义建立三个基本假设:
- 首先,情报是一种知识,根据世界是物质和精神的两分法,情报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精神产品。所谓知识(knowledge),是对信息(information)的积累和理解,既包括信息,也包括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结果。
- 其次,情报的执行主体是国家。只有国家权力机构有权实施情报行为。情报的执行者只能是获得国家授权的机构,情报的服务对象也只能是国家。只有国家作为情报的主体,才能全面而充分地体现情报的一切特征。情报是国之”公器“,为国家安全决策提供帮助,不服务于任何企业或个人。
- 情报的针对目标是国外。情报主要针对国外的组织、个人、国家和它们的代理人。只有在非常严格的条件下才能收集、保存。
在上面三个假设的前提下,”情报“的定义范围急剧缩小,专指国家机构执行的、为国家决策服务的对外情报行为、对外情报机构和对外情报知识。
在这样的定义下,情报拥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以及四个次要特征:
- 第一、情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人类作为理性动物,做任何事都是有目的的,但情报的目的性更强、更准确,就是服务于国家决策,晚于决策一秒钟就失去任何价值,与决策不相关也没有意义。情报的服务对象是国家对外决策,这个目的既指出了情报与其他社会科学知识的区别,也说明情报不同于决策部门的政策研究。情报服务于国家决策,不是为全民普及国际问题知识,也不是寻找普遍真理。这说明情报是一种应用知识,而非理论知识。
- 第二、冲突性是情报最本质的特征。情报是一种知识,在战争时期,情报是关于敌人的知识;在和平时期,情报是涉及竞争对手的知识。这就是情报的冲突性,这里的冲突性包括高烈度的军事战争,也包括低烈度的文化、商业竞争。一个国家的情报收集和分析重点随着国家间冲突烈度的变化而变化,利益冲突越大的国家,越是情报收集重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情报是国家间斗争的另一条战线。人类是高智能动物,在竞争中善用谋略和计划,通过”不对称信息“掌握主动权。在国际竞争中,情报就是权力。国家总是尽可能多地掌握对手的信息,保密自己的信息。相反,如果两个国家之间利益完全一致,没有任何冲突与竞争,就没有必要使用情报手段。情报的冲突性决定了情报的秘密性,也让”侦查“与”反侦察“、”欺骗“与”反欺骗“成为情报活动中的常态。
- 第三、秘密性是情报的一个核心特征。情报的秘密性可以基于冲突性推演而来,如果承认情报的冲突性,承认情报是通过信息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就必须认可情报的秘密性。因为只有获取对方想保密的信息,或者不让对方获得自己想保密的信息,才能取得竞争优势。假设双方获取的信息是对等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取得竞争优势。秘密性在情报中有两层含义:一是主动通过秘密渠道获取信息;二是被动保密。
- 准确性:因为情报是服务于国家决策的,事关重大,因而对准确性的要求更高
- 时效性、对策性:附属于目的性,因为情报是服务于国家决策的,因此错过决策时机的情报没有任何价值
- 前瞻性:情报是服务于国家未来决策的,因此情报也必须随着决策而关注未来
3. 情报的定义
有人类社会,就有人与人之间的利于冲突,情报就会应运而生。在日常生活中,情报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名词,情报机构的职业功能也是人所共知的”秘密“。
然而,即使已经了对情报的基本假设与基本定义,如果如何概念性地定义情报,在学术界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议题。对情报的界定不仅直接关系到情报机构的职能定位,而且也是情报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建设。
本章我们来看一看学界和实践界对情报的定义的不同观点。
0x1:美国政府关于情报的定义
1、中央情报局的《国家安全法》对情报的定义
情报是指与外国政府、外国组织或外国人的能力、意图和行为有关的信息。
2、胡佛委员会(Hoover Commission)对情报的定义
情报是采取一项行动前需要知道的知识。
3、美国国防情报学院(the Defense Intelligence School)对情报的定义
情报是评估后的信息,这些信息帮助决策者做出有效决策。
4、中情局对情报的定义
情报是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和先见之明,必须在总统决策和行动前提供。
5、肯特对情报的定义
情报是一种知识,是高层行政、军事人员维护国家利益必须拥有的知识。
6、前中情局副局长沃尔特斯(Vernon Walters)对情报的定义
情报是不能公开得到的信息,是关于影响我们生命和安全的国家之实力、资源、能力和意图的信息。
7、中情局高官柯克帕特里克(Lyman Kirkpatrick)对情报的定义
情报是一种知识,在理想状态下是一种预知,是国家为了应对外来威胁、保护核心利益特别是自己人民的福祉而寻求的知识。
8、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对情报的定义
情报是不公开的信息或至少部分基于不公开信息的分析,是为政府内部的决策者和其他人员准备的。
9、中情局分析员沃纳(Michael Warner)对情报的定义
情报是国家的秘密行为,以理解和影响国外。
10、前中情局助理局长罗文索(Mark M.Lowenthal)对情报的定义
情报是根据要求,收集、分析和为决策者提供影响国家安全的信息的过程,既是这个过程的产物,也通过反情报行动来报出这个过程和信息的安全,这些行动得到了国家的合法授权。
11、前国家安全局局长斯塔德曼(W.Q.Studeman)对情报的定义
情报是收集、分析、加工和报告信息。情报分为两类,积极情报(positve intelligence)和反情报(counterintelligence)。
12、美国军事情报机构分析员普拉特对情报的定义
情报是一种有价值的报告,来源于对信息的选择、评估、解读,最终成果对国家政策有重要意义。
0x2:美国学术界关于情报的定义
1、布朗-阿斯平报告(the Brown-Aspin Report)对情报的定义
情报是关于外国的人、地方和事件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政府执行其职能所需要的。
2、美国军事情报学者卡恩(David Kath)对情报的定义
情报就是信息。
3、情报学者菲茨吉本(Constantine Fitzgibbon)对情报的定义
情报就是关于敌人的知识。
4、《美国情报百科全书》对情报的定义
情报是收集、整理、评估、分析、综合、解读信息的产物。
5、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诺尔(Klaus Knorr)对情报的定义
情报是获取和加工有关外部环境信息的一种活动,政府在那里想最大限度地达到各种目标。
6、兰德公司学者舒尔斯凯对情报的定义
情报应包括三个主体:信息、活动和组织。
- 首先,情报是政府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对付对手和潜在对手,而制定政策或执行政策时所需要的信息。
- 其次,情报作为活动,是获取和保护信息,即对手之间有关信息斗争的一部分。
- 第三,情报亦指执行这些活动的组织,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秘密性。
4. 情报过程
0x1:情报机构的主要业务
情报的定义决定情报的内涵与外延。根据上述的定义,情报的工作范畴就是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但是,实际上情报机构的业务范围不止这些,对大部分国家来说,情报机构的业务包括四部分:
- 收集(collection)
- 分析(analysis)
- 秘密行动(covert action)
- 反情报(counterintelligence)
1、收集(collection)
2、分析(analysis)
3、秘密行动(covert action)
秘密行动指支持国家外交目标的相关活动及职能,在这些活动中政府不能公开自己计划者和执行者的身份。
在美国,秘密行动主要 由中央情报局执行,近年来在反恐行动中军方也开始获得秘密行动权。最早的秘密行动机构是1941年成立的信息协调局(the Office of Coordinator of Information,中情局前身)下设的特别行动不(Special Activities)。
1991财年美国“情报授权法(the Intelligence Authorization For Fiscal Yeas 1991)”对秘密行动作如下定义:美国政府影响国外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而采取的一项或多项行动,但刻意隐瞒或不公开承认美国政府在其中的作用。
4、反情报(counterintelligence)
反情报,是防止外国敌对政府、组织针对本国的情报活动的活动。反情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形式:
- 消极形式指安全和保密措施
- 积极形式就是主动出击,寻找间谍
传统的反情报目标就是寻找、发现和转化(neutralize)对方情报人员。反情报工作可以是非常积极的,反情报人员打入对方情报机关,在对方的间谍计划出台前、间谍培训阶段就侦查到“反情报”情报。
毫无疑问,反情报和秘密行动在现实实践中是情报机构的重要业务,而且与情报收集、情报分析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0x2:情报循环
情报作为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过程,美国情报学界称为“情报循环(intelligence cycle)”。一个完整的情报循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计划
- 收集
- 加工
- 分析
- 发送
这个分工模式基本反映了情报部门的实际工作程序。
1、计划
计划,是确定情报需求。情报续期即可能来自消费者的需求(如总统、副总统、国防部长等指定收集或分析的题目),也可能是情报机构的自选项目。
无论是消费者交办的,还是情报机构的自选动作,必须由情报机构将消费者需求转换为收集需求,并指示收集部门执行。
2、收集
情报收集从获取方式上看,可分为:
- 人力情报(humint):
- 特工(agent)
- 线人(source)
- 内线(informant)
- 技术情报(techint):指用机器收集,采用对方不可阻止的方式进行,如高空侦查、卫星拍照、信号拦截等。技术情报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信号情报(signal intelligence,SIGINT)指信号截收,包括通信情报、电子情报、外国设施信号情报
- 图形情报(imagery intelligence,IMINT):通过电子或光学设备拍摄到的图像
- 测量和标识情报(measurement and signature intelligence,MASINT):使用除图像和信号外的所有技术手段,测定对象的位置、地点和性质等。如果利用空中飞行器采集空中的化学成分。
- 地球空间情报(Geospatial intelligence):对地球上事物的分析和图像化
- 公开情报(open-source collection):指那些以印刷或电子形式出现的、公开提供的信息。公开来源情报一般不能直接作为成品情报上报,而是作为原始材料提供给分析、研究人员。
从情报性质上看,可分为:
- 物质情报(physical intelligence):包含有价值信息的物体,如核爆炸后空气中的尘埃
- 语言情报(verbal intelligence):获取口头、文字信息,如作战计划、谈判内容等
根本上说,情报收集途径的选择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实力、科技水平和海外利益等多种因素。
- 首先,一个国家的实力是其情报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现代科技越发达,获取技术情报的代价越高,所需要的财力支持就越重要
- 其次,技术水平也是情报力量的关键。当今国际社会,即使是财力充足的富裕国家,如果本国没有尖端技术,也很难用金钱买到尖端设备
- 第三,海外利益大小决定着一个国家投资情报的决心。有的国家很富裕,技术也不错,但是缺乏大规模投资情报的动力,因为他们在国际竞争中的利益关系不是非常大,或者可以搭其他国家的便车,这本质就是情报的目的性决定的
3、加工
情报加工是将专业程度极高的、只有专家才能理解的数据、图片、密码转化为普通人能够使用的信息,包括翻译、破译密码、图片解读,以及从胶片及磁场媒体媒介中提取信息。几乎所有收集部门都有情报加工功能。
4、分析
情报分析是分析员利用收集到的信息、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做出判断和结论。
情报分析可分为:
- 单一来源分析(single-source analysis):只处理一个来源的信息,虽然可直接向消费者提供,但主要服务于多来源分析
- 多来源分析(all-source analysis):综合各个来源信息,最终形成成品情报,直接向消费者提供
5、发送
情报发送是将成品情报送到消费者手中,除决策者交办的任务外,通常由情报机构自己决定发送范围和对象,自己执行送达任务。
在情报实践中,情报循环中的五个步骤是相对的,很多时候是各个环节互相交叉、渗透的,难以做出明确区分。
情报收集人员实际上都在承担一些情报分析任务,是第一阶段的分析员。情报分析员自己也读书看报,是公开来源情报的收集者。就情报的计划阶段而言,情报消费者、情报收集机构和情报分析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
5. 战略情报 -- 一种特殊的情报类别
战略情报是情报的一种,可以称之为情报的”高端产品“或”精华“。战略情报是一个国家情报体系的塔尖,是各类情报的”综合“、”提炼“、”升华“。在美国,战略情报的主要责任单位是具有半独立地位的中央情报局,服务对象是联邦政府高层决策人员,关注的目标是国家安全。
0x1:战略情报定义
战略情报是根植于美国情报实践的一个情报术语,它的出现、发展、成型与中央情报局的建立和发展密不可分。战略情报机构、战略情报活动脱胎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之中,当时虽有战略情报之实,却没有”战略情报“之名来描述那些特定的知识和组织。战后,人们才借用战争时代的词汇”战略“,使之与其他情报区分开来。
1947年,美国创建中情局的初衷就是汲取珍珠港事件教训,保证高层决策者收到集中、综合的情报。杜鲁门(Harry S.Truman)总统及其顾问相信,如果政府各部门之间能分享情报和协调行动,珍珠港事件应当能够避免。因此,美国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情报部门。集中的军事领导体系。
1949年肯特在《为美国世界政策服务的战略情报》中首次明确提出”战略情报“概念,战略情报是高级的(high-level)、外国的(foreign)、主动情报(positive intelligence)。
这个定义中,最重要的特征是”高级的“,何为”高级的“情报,肯特认为是操作性情报(operational intelligence)、战术情报(tactical intelligence)、战地情报(combat intelligence)之外的情报。
肯特认为,战略情报有以下四个特点:
- 一是对国家生存至关重要的知识
- 二是需要专业人员处理的知识,即专业人员分析后的情报
- 三是需要秘密方式获取的知识
- 四是这种知识的数量很大,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处理
战略情报就是国家的对外政策在战时或和平时期所依赖的知识。战略情报是关乎重大国家利益的情报,但不包括具体的可操作性情报。如,情报机构获悉,日本将于某年某月某日进攻美国珍珠港,这个情报事关重大国家安全利益,但不是战略情报。战略情报是长远的政治、经济趋势,只有这样的情报需要专业分析员、专门的分析机构来处理大量知识。总之,战略情报就是关于重大趋势的情报。
0x2:战略情报服务对象
战略情报是”国家层次“上的情报,服务对象是国家决策机构。
例如,美国战略情报机构服务于联邦政府各部门和联邦国会,但战略情报主要消费者还是白宫、国防部和国务院三家。
0x3:战略情报哲学
美国战略情报机构历经50多个春秋,在情报收集、分析和管理方面形成一些众所周知、没有争议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实践奉献给理论最珍贵的礼物,既是战略情报活动的指南,也是战略情报理论植根的基础。
1、基本原则
1)情报与决策分离原则
情报与决策分离是战略情报的首要原则。这个原则之所以成为公认的第一原则,至少有以下两个原因:
- 避免情报政治化(politicizaiton)或者取悦性情报(intelligence to please)出现
- 情报与决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职业,是两种文化,应当各行其是。情报是寻找真理的职业,是一种专业行为,决策则寻找利益最大化,是一种政治行为,两者遵循的原则根本不同。
- 战略情报提供”对外国、外国组织及其代理人的能力、意图和行为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是”及时、客观、不受政治影响的“
- 国家决策者做出最符合国家利益的、能够切实落实的决策。这是两种职业,需要不同的人员素质、不同的道德品质、不同的专业知识,相互之间应该有明确的界限
笔者插入:
情报分析与决策的相互分离,很类似技术创新和业务落地之间的矛盾与联系。
2)情报分析是战略情报的重中之重
研究和分析是情报的核心,事实本身没有意义,对于任何数据,必须有人分析它。战略情报的根基是情报分析,这也是现代情报区别于传统情报的特点。
3)跨部门合作是战略情报的必由之路
美国创立战略情报机构的初衷就是促进部门合作。跨部门合作不仅是将部门情报综合成一份报告,而且随着情报来源日益多样化,不同来源之间相互验证也越来越重要。
2、两种情报哲学的争论
上述三个基本原则是政府各部门、情报共同体、学术界公认的战略情报原则,但是在这些基本原则之下,对战略情报的根本问题从来不缺少辩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阵营。
- 在情报目标上,肯特派认为战略情报的核心任务是解释和预测重大战略趋势,盖茨派则坚持情报硬满足决策者的具体要求。
- 在情报与政策的界限问题上,肯特要求在情报和政策之间划出明确界限,不能越雷池一步,盖茨则推动情报向”灰色地带“进军。
- 在情报分析员与决策人员的距离问题上,肯特认为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避免决策干预情报分析,盖茨不相信距离是关键因素。两者都反对情报政治化,但防止政治化的途径不同。
- 在情报功能上,肯特派认为情报是通过促进政策部门之间全面、深入、有智慧的辩论来发挥其作用,盖茨则要求情报直接服务于特定的决策者。
- 在情报分析方法上,肯特坚信科学方法的功能,盖茨则强调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情报分析爱中的弱点。肯特认为当时美国情报共同体使用的观察、假设、验证的科学方法是人类智慧的最高结晶,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途径。情报分析员所能做的是如何尽可能好地使用这种方法。盖茨也强调科学方法,但指出认知偏见、每个国家的特性、历史文化更重要。
- 在情报分析员素质问题上,肯特看重人才的学术背景和学术素质,诸如分析员的专业方法、专业知识;盖茨在人才选择上,轻视学术背景,而重视生活背景和经历,要求分析员有流利的外语能力,熟悉对象国家的历史、文化。
肯特和盖茨两人都长期担任中情局情报分析员,他们所代表观点之间的冲突和竞争实际上是实践对理论提出的问题。
例如,在情报分析中,规范的科学方法与分析对象特性之间的关系,必须找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决定性因素,这应当是情报学的主要职责。
因此,对于他们两人之间的争执,不能简单地说支持谁、反对谁,也不能辩证地说二者都有可取之处,也都有缺陷。而应该看到,这是情报工作实践者向情报学理论提出的问题和命题,战略情报学应当致力于研究决定这些议题的真正变量。
6. 战略情报分析
情报分析是现代情报与传统情报的主要区别之一。战略情报分析是建立在各门社会科学基础之上的一门交叉性应用科学,既吸收社会科学的成果,又根据自身的特征调整、改革分析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分析方法和认知过程。
0x1:情报分析对社会科学的继承与借鉴
情报分析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服务于国家决策的知识,是用于行动的知识。战略情报是对部门情报的”综合“,服务于”涉及多方面的国家安全决策“。战略情报是”综合的“、”多方面的“、”用于行动的“知识,这些特征使其成为一门跨学科的应用科学。
同所有应用科学一样,它的成功既依赖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取决于自己独特的应用研究方法。作为一门应用科学,社会科学是它的基础和母乳,社会科学的高度决定着它的成长极限。
没有社会科学这个肥沃的土壤,情报分析这棵小树不可能茁壮成长。
- 首先,几乎所有情报分析的术语都来源于社会科学,例如,”战略情报“中的”战略“、”情报分析“中的”分析“都是从社会科学中借用的。没有这些对应学科的词汇,情报分析就没有表述的工具。
- 其次,公开来源的情报占了情报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这些公开来源的情报信息,几乎都是社会科学也有的研究和分析结果。例如,中情局分析员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人口、社会结构、历史、宗教、、文化等知识,是其分析中国情报的必备条件,这些知识几乎百分百是社会科学积累起来的,只有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是分析员亲身体验到的。
- 再者,情报分析不仅应用社会科学已经积累的知识,而且借助社会科学的研究力量为情报分析服务。为了研究国际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情报分析员需要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支持。每个国家都有各类研究所、媒体、思想库观察、描述、分析世界上正在发生的现象,情报机构知识这些机构之一。一般而言,情报机构只承担最机密、最核心的部分,只有国家权力介入后这部分研究才能得以实施。可以说,情报分析摸到的也是大象的一个部位,只不过是其他部门无法摸到的位置,例如大象的心脏。
情报分析试图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上创立适合自己的独特方法,但是迄今为止,情报分析对社会科学方法借鉴多于改造。战略情报分析几乎涉及人类拥有的所有学科,例如:
- 科技情报分析牵连到所有的自然学科
- 通信和信息理论:关于信号与噪音的比例、信息瓶颈问题,改善信息加工程序
- 统计学
- 灾难理论
- 数学理论:密码分析和最佳意外袭击的时机
- 政治、军事、社会情报分析涉及所有社会学科
- 心理学:研究认知问题
- 组织和政府行为学:例如情报工作被几个情报单位重复进行的问题,提高机构之间的合作问题
- 人类学:不同文化的影响极其对相互认知或无解的影响,对风险接受的程度
- 历史学:对具体案件的基础背景知识
一个很著名的例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略服务局成立了一个小组,专门研究希特勒的心里,使用了精神分析方法。小组的负责人是精神分析专家兰格(Walter Langer),他综合分析有关希特勒的一切可获得的信息,并访谈见过希特勒的人士。1972年解密的这个报告加《鲁道夫.希特勒的心里》(the Mind of Adolf Hitler),结论认为希特勒是一个患有神经功能症的精神病人,并准确地预测到希特勒在战争后期因不安全感而采取的暴行及最终自杀。
这是社会科学理论直接在人物情报分析中应用的例子,不仅仅在人物分析中是这样,情报分析在各个领域的情况都是这样,特别是在经济情报分析中,许多分析方法是直接从最前沿的经济学中引进的。
0x2:情报分析和社科科学的区别
任何社会科学研究都可以简单看成三个步骤:
- 先提出假设
- 然后是信息收集、分类和组织
- 最后是信息解读、归纳
对于情报分析来说,在【假设提出】和【信息收集、分类、组织】这两个环节广泛继承和应用了社会科学理论。但是在【信息分析和归纳】上,情报分析对社会科学之间存在非常多的不适配冲突。一般认为,社会科学理论的两个特点限制了情报分析对其应用:
- 一是当社会科学家将某一问题概念化时,他是从观察现实生活开始,选择大量的历史或现实事例,然后归纳总结,但是他并不研究这些案例的全部细节,也不在当时的具体环境中考虑案例的形成。
- 二是社会科学家并不在复杂的细节中预测具体的社会行为。
社会科学家从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概括出一些简单的规律,关注某一类事件;而情报却离不开现实,必须就具体事件做出具体的预测,情报分析员关注一件具体事情。
以上两点拉开了社会科学研究与情报分析的距离,让情报分析在应用社会科学理论时显得十分谨慎。
0x3:情报分析之所成为独立学科的独有特征
情报分析是在社会科学的基础上诞生的应用学科,那么它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是什么,是什么使它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应用科学呢?
在寻找情报分析的特征之前,我们来先审视一下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 第一,社会科学的目标是获得制约人类行为或某一社会生活领域的一般法则或规律性
- 第二,力图把握各种必须当作个案来加以研究的现象
- 第三,强调必须将人类社会的现实分割成若干不同的部分来分别加以研究
- 第四,主张采取科学方法及程序,为科学的客观性和严格行而努力
- 第五,偏爱通过系统的研究方法获得证据,以控制条件下的观察,而不以普通的文献资料为主
参考情报定义中关于情报分析的特征,与上述社会科学研究的五个特征对比,唯一吻合的只有第四点,即“主张采取科学方法及程序,为科学的客观性和严格行而努力”。确实,情报分析也在努力采取科学方法及程序。
在其他四点上,情报分析都与社会科学研究有明显区别,情报分析与之相对的特征有:
- 社会科学的研究目标是掌握“一般法则或规律性”,以及把握“各种现象”,情报分析的研究目标则是描述、解释和预测特定的、具体的问题
- 社会科学的方法是把“现实分割成若干不同的部分来分别加以研究”,情报分析则要“综合”分析现实问题
- 社会科学研究进行“控制条件下的观察”,情报分析则不能控制变量,这使得情报分析很难具备科学可证伪性
- 情报对时效的要求高
- 情报分析必须在材料不足的情况下得出结论
- 情报分析使用的信息可能被误导
- 情报更重预测
- 情报的服务对象是特定的群体
- 情报的来源可能是秘密的
上述这些特征,是情报分析成为一门独立应用科学的基础。
我们下面来对其中关键的几点特征进行详细讨论。
1、情报侧重于分析具体问题
情报是为决策服务的,决策者面对的是具体的环境和事件,要解决的是具体而实在的问题。情报分析的目标是描述、解释和预测具体事件,而不是获得一般法则和规律性,也就是说情报是实用的知识。
相比于社会科学研究某一类事件的底层规律,情报分析的对象是具体事件,这决定了社会科学中的一些研究方法在情报分析中不可用。
正如在数理统计和因果推理中讨论的问题一样,理论能够预测一类事件,但不能预测一类事件中的具体一件事。
2、情报分析的对象是具体事件
情报分析的对象是具体事件,而不是抽象的规律或一类事件,情报分析必须是一种综合分析。
3、情报分析不可控制变量
社会科学研究都是“分解研究”,只研究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这才有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等学科范畴。
例如,在经济学研究中,在研究失业与银行利息的关系时,一般都会假设政治因素是一个衡量,否则无法开展定量研究。
但是,对于情报分析来说,一般都是先经过对问题的分解,最终必须综合起来,得出一个综合结论。例如,情报人员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从经济学角度,某国政权是稳定的,从政治学角度,某国政权不够稳定,从军事学角度,某国政权会很快垮台”。决策者不需要这样的打哈哈答案,决策者只要一个综合后的结论。
4、情报分析不能使用假设
情报是一种实用知识,这决定情报分析过程不能使用假设,不能简化或限制变量。情报分析要投入庞大的人力、物力去观察这些变量。
例如,在政治学研究中,研究者经常会做这样的假设:如果某国领导人是理性的,他就应该采取什么政策。但是在情报分析中,情报分析人员要指示收集单位,查清该国领导人到底是不是一个理性的人。情报要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收集、分析所有相关信息,验证每一个变量。
5、情报分析面临很大不确定性
情报分析中面临诸多学术研究中不存在或不突出的不确定性。
- 首先,情报分析要求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分析员常常要在资料不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做出判断。在学术研究中,这种结论会被称为没有根据的判断,即所谓的伪相关性。然而,情报是为决策服务的,必须在决策者采取行动之前送达。决策者不能登一切情况都明了后才行动。从这点而言,情报分析不能选择研究题目,不能设定研究日程,必须根据决策者需要相机行事。在证据不足、时间压力大的情况下,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必然相应上升。
- 其次,情报分析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往往非常依赖分析员自身的领域经验,对此社会科学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借鉴,只能依靠分析员的经验和直觉。相比之下,社会科学不对一个具体问题下结论,只提供人们思考具体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 再次,情报分析的重要责任是预测未来,预测本身存在不确定性。
- 另外,情报的冲突性、竞争性决定情报分析是一个双方或多方博弈过程。情报分析员试图了解、预测对象国,对象国则试图让情报分析员误解、误判自己,这是一个双方对抗的过程。从理论上讲,因为双方都在变化之中,没有一方有把握确认对方的意图,所有这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
上述四个原因让情报分析深受不确定因素的困扰。于是,情报分析结论中总有“可能”、“或许”、“很可能”、“一方面,另一方面”等词语。从某种程度上讲,任何超越情报材料所支持的确定性都是不可靠的。
情报分析要预测看不见的秘密和不可能知道的事件,但是又没有自然科学那样封闭而严格的理论,不能“证明”一个结论,而只能是“显现”出某个结论可能存在。情报分析既使用证实也使用证伪,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情报分析的结果是不能被证明的,而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的猜想和判断。
从这个角度来看,情报分析的本质与气象学、临床医学、网络安全很相似,它们都是在证据不足、时间紧的压力下对事件做出判断。
6、情报分析对客观性的要求更高
情报分析对客观性的要求比社会科学研究更高。客观性是任何科学研究都追求的目标,但情报分析更甚。
战略情报研究必须追求最大限度的“价值中立”,没有一家情报机构可以宣布自己是保守主义或自由主义的情报机关。
- 一方面,情报具有国家性,责任重大。其执行主体是国家,而不是某一个党派或财团,它的结论代表国家的最佳判断。
- 另一方面,情报分析对时效性要求、专业圈子比较小、不适合采用学术界“互相批评、共同进步”的制衡方法。情报采用协作为主、竞争为辅的组织方式,并用集体研究和严格的程序、方法来限制价值观念的介入。
0x4:情报分析的学术概念
情报分析是鉴别多来源情报的“可靠的”。描述、解释和预测特定对象的情报活动。
这个概念一方面体现出情报分析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是一个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结论的过程;另一方面指出情报分析面临的“不确定性”,情报分析的对象是具体的、实在的。
对于分析员在分析过程中的低维和功能,学术界存在两派不同的看法:
- 有的学者重视分析员在分析中的作用,分析员的主观能动性占主导地位,情报分析是一个科学过程,更是一个认知过程。情报分析是一个内在的、概念驱动的活动,而不是外在的、数据驱动的活动。分析过程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东西,每个分析员都必须使用自己的信仰体系设定假设,理解信息,这个假设通常是隐性的,有时甚至连分析员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即所谓的专家经验。
- 有的学者强调科学方法的客观性,他们认为科学方法像一台机器,分析员的责任是给机器喂送原料,由机器生产产品。
0x5:影响情报分析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情报分析是战略情报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提高情报分析质量是战略情报学的重要目标。本章我们讨论影响情报分析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1、系统性的变量(systemic variables)
这是情报组织和分析环境层面上的变量。组织变量包括:
- 组织结构
- 管理和上报程序
- 工作流程
- 领导
- 管理
- 管理行为
- 工作文化
- 历史和传统
- 组织内的社会实践
- 工作禁忌
- 组织的人员构成
2、方法变量(systematic variables)
指影响分析过程的变量,包括:
- 使用者的具体要求
- 信息的获得
- 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 信息的存储
- 信息的加工和处理
- 对信息作出判断的具体战略
- 信息上报的方法
3、个人的变量(idiosyncratic variables)
指对个人及其分析表现的影响因素,包括:
- 个人的家庭
- 文化、种族、宗教
- 语言和政治倾向
- 个人偏见/个性
- 认知特征、知识、解决问题的方式
- 决策方式和对压力的反应
- 个人的教育
- 训练和应用知识、技术的能力
4、沟通变量(communicative variables)
指影响小组内或小组之间交流的因素,包括:
- 组织内、组织之间、个人与社会网络网络间的交流
加载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