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软件园·资讯

展开

写在2019的尾巴上

xybaby 人气:0

2019年已经接近尾声,回首这一年,有收获,更多是惶恐 -- 知道自己还有太多不知道。

该怎么总结这一年呢,用成就吗?已经是过去式了,况且本来也没有什么成就;用想做而没做到的事情,或者没有完成的计划?难免让人有些沮丧。那么就记录这一年的点滴思考吧,毕竟,意识到了只是第一步,要坚持做到尚需更多的努力,2020年值得去践行。

这些思考并不是打算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临时总结的,而是翻看这一年的笔记摘录而成。

本文地址: https://www.cnblogs.com/xybaby/p/12107459.html


第一:给自己找事做,不要等待被动安排

有一段时间,我都在重复做自己看来意义不大或者没有挑战的工作,这些工作对于项目组来说,也是需要有人去做的,只是与我在技术上的追求不太匹配。

这可能是一个普遍问题,虽然按照管理学知识,组织应该“给每个人分配他能胜任的最重要的任务”,以让员工感到自己所做之事有挑战、有意义、能实现自我价值。但事实上,有多少基础管理者愿意、或者有能力为员工着想呢。

在这种情况下,就得靠自己主动出击了,不要等老大来分派活,而是主动去想可以做的事情。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技术追求与项目组的业务需求、长远发展相结合,然后努力去说服老大。


第二:换位思考

学会换位思考,很多与人打交道所产生的矛盾就解决了。

今年,看完了UCLA的社会心理学视频,有一些认识,比如:人们往往会低估环境、情景对行为的影响(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自利偏见(self-serving bias),人也许并不了解自己(the generalized other),刻板印象(implicit stereotyping)。总会,都会盲目的认为自己是理想的、客观的、标准的,而其他人都是 crazy、mean、biased、stupid。

作为程序员,似乎与PM发生冲突也是一件高概率的事情,自己今年也写了一篇文章:作为程序员,再也不想和PM干架了 来思考这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难点在于要在矛盾激化时、回顾反思时,跳出自己的角色,站在对方的角度,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第三:要想别人帮忙,最好是成为利益共同体

有一段时间,需要推广一个工具,但对接的同事在另一个部门,并不上心,网上讨论的时候也经常是爱答不理。原因很简单,这个工具是我所在的部门在推动,对方是合作方,因此这个事情原本并不在其KPI范围内,而且前期确实需要做一些工作,无利不起早。

人都是利益驱动的,要么趋利,要么避害,只有成为利益共同体,才会一起使劲儿,才会让对方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回到工具推广的事情,后来的解决办法就是拉上对方、对方的Leader一起沟通,明确这个工具的意义,其Leader也表示会将工作纳入月度考核目标。


第四:why永远比what、how重要

发现一个问题,立马想方法解决,这可能是人的本能。虽然可以在最短时间解决问题,但往往治标不治本,因为解决的是症状,而不是根本问题,比如发烧就冰敷,温度虽然降下来了,但感冒并没有治好。更可怕的是舍本逐末,临时的解决方案,让根本问题越来越严重,就像我现在一个小时只能挣10块钱,为了多挣点,除了睡觉就全都加班,反而没有时间自我充电,提高自己的单价。

关于问题,推荐你的灯亮着吗这本书。

简单的问题靠本能,复杂的问题就得三思而后行:多问几个为什么。

下面的第五、六、七点,都是说在行动之前先问问原因。


第五:达成共识远比通知任务重要

有时候会发现,Leader会给安排大家安排一些工作,但是不愿意(或者没有意识到)跟大家说说为什么要做这些事。这样一般会有几个问题:

  • 也许有更优的解决办法,只是Leader没想到,没有发挥群策群力;
  • 执行者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没法发挥自主能动性,没法将事情做的更好;
  • 对于执行者,任务是被安排的,不是自己主动参与的,没有认同感,也就不会产生很强的责任感;
  • 团队没有共同的目标,不能很好的协作。

如果是平级合作,达成共识更为重要,在没有职权影响的情况下,就需要共同画一个大饼,比如第三点提到的工具推广的例子。


第六:做事情讲究性价比,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犯同一个错误,为了看书而看书,为了看源码而看源码。没有在付诸行动之前想想,为什么要去看书或者看源码,这是不是最好的学习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式。

对于技术的学习,不管是看文档、看博客、看书、线上课程,还是看源码,其实都是比较功利的,都是为了解决当前问题、或者做知识或者技能的储备。但不同的方法,性价比差异很大,需要根据问题的不同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第七:看到新知识,不要着急立马学习

这个时代都在贩卖恐慌,仿佛程序员一停下来就会被淘汰,这也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每天都会有新知识、新技术、新框架塞进耳朵。

之前的我就是看到一个新知识,立马开始看文章、查资料,仿佛错过就得损失几百万。这样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不停的切换学习的内容。程序员都知道,不管是进程还是线程的切换都是需要时间的,而人有很难并发多个事情。

什么是真正值得花时间去学习的呢,我觉得是基本功:基础、原理、元知识,而不是花哨的技巧。

如果一个新知识确实很有用,那么应该按照其价值与自己的目标、时间规划,放在学习队列中适当的位置,不要轻易切换。


第八:先理解、再发表意见

为什么会议总是很低效,看似讨论的热火朝天(争执得面红耳赤),但没有什么实际成果。为什么两个人交流了半天却发现是鸡同鸭讲(摩拳擦掌)。

大家都很忙,于是都急于表达输出自己的观点,忘了沟通的本质是要先倾听。

先理解,再发表意见、或者反驳,这一点今年在how to read a book 、沟通的艺术里都有看到。自己有时候也会很急躁:别人刚说两句,自己就以为已经听懂了,粗暴的打断,然后开始自己的演说,结果跟别人说的压根不是一回事儿。

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前,需要保证自己已经正确理解的对方的观点。这一点其实很简单:用自己的话复述对方的观点,然后让对方确认。


第九:凡事不应该只有0、1两个状态,要有进度条

这一点,其实在两年前就写过一篇文章 闲话进度条 来说明进度条的重要性。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很好的用起来,直到今年再一次感受到其魅力。

进度条让人心里有个预期(有盼头),让人相信总会完成。如果没有进度条,一个事情就只有两个状态:未完成(0)、完成(1)。而一般来说,未完成状态会持续很久,在这个过程中,斗志被消磨,也就让人过早的放弃了。甚至,没有进度条的话,根本不确定这件事情能否完成,这种不确定性也会让人焦虑,进度条就是安慰剂,让人相信事情正在往预期的方向进行,心情也放松了许多。

我目前最喜欢的是有TODO LIST,每做完一个步骤就打一个勾。


知易行难

正如文章最开始所说,写这篇文章的一个目的,就是自己意识到了知易行难。道理懂了,但要应用在自己身上还需要很多努力。

怎么做到呢:时刻提醒,定期回顾

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