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海象运算符超详细讲解
小嗷犬 人气:0介绍
海象运算符,即 :=
,在 PEP 572 中被提出,并在 Python3.8 版本中发布。
海象运算符的英文原名叫Assignment Expresions
,即赋值表达式。
它由一个冒号:
和一个等号=
组成,即:=
。而它被称作walrus operator
(海象运算符),是因为它长得像一只海象。
语法
海象运算符的语法格式如下:
variable_name := expression
它的作用是将表达式的值赋值给变量,然后返回表达式的值。
而传统的赋值运算符=
在赋值之后,返回的是None
。
用法
海象运算符返回的是表达式的值,而不是None
,因此可以用于一些需要表达式的地方。
if 语句
使用海象运算符:
if (n := len(a)) > 10: print(f"List is too long ({n} elements, expected <= 10)")
传统写法:
n = len(a) if n > 10: print(f"List is too long ({n} elements, expected <= 10)")
while 循环
while 循环逐行读取文件
使用海象运算符:
while (line := f.readline()) != "": print(line, end="")
传统写法:
line = f.readline() while line != "": print(line, end="") line = f.readline()
while 循环验证输入
使用海象运算符:
while (user_input := input("Enter something: ")) != "quit": print(f"You entered {user_input}")
传统写法:
user_input = input("Enter something: ") while user_input != "quit": print(f"You entered {user_input}") user_input = input("Enter something: ")
推导式
使用海象运算符:
nums = [18, 29, 31, 37, 41, 59, 61, 73, 79, 83, 97] cnt = 0 def f(x): global cnt cnt += 1 return int(x ** 0.5) print([y for x in nums if (y := f(x)) > 7]) print(cnt) # 输出: # [8, 8, 9, 9] # 11
传统写法:
nums = [18, 29, 31, 37, 41, 59, 61, 73, 79, 83, 97] cnt = 0 def f(x): global cnt cnt += 1 return int(x ** 0.5) print([f(x) for x in nums if f(x) > 7]) print(cnt) # 输出: # [8, 8, 9, 9] # 15
可以看出,在上面那种情况下,使用海象运算符可以减少函数的调用次数。
当数据量大时,这种差别就会更加明显。
三元表达式
使用海象运算符:
money, spend = 2000, 1500 print(f"你还有{money}元" if (money := money - spend) > 1000 else "你只有{money}元了")
传统写法:
money, spend = 2000, 1500 money = money - spend print(f"你还有{money}元" if money > 1000 else f"你只有{money}元了")
总结
综上所述,海象运算符可以用于一些需要表达式的地方,比如if
语句、while
循环、推导式、三元表达式等。
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代码的行数,使代码更加简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高程序的效率;但通常情况下,使用海象运算符会降低代码的可读性,使代码更难以理解。
因此,使用海象运算符时,应该考虑清楚,是否真的需要使用它。
加载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