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的还够用吗? 10G运存的一加6T都上线了
人气:0骚尼周末和朋友用电脑玩刺激战场(主要是这样带妹上分比较容易),连续两把,队友和我都折在了多队混战之中。男队友怒冲冲地对着麦喊道:
TXD,两次都是在关键时刻卡了一下!
而且我最近发现,开高帧率模式,跑动的时候会有一点延迟。难道8G内存都不够?
团队语音里头,小姐姐“哈”地一声,说道:
我手机内存都256G了,你电脑才8G?这肯定不够用呀!
由于队里还有小姐姐的闺蜜,骚尼和男队友不好直接在语音里纠错,附和了一声,直接开下一把了。事后骚尼回想,就连这位几次用手机成功带我们吃鸡的小姐姐,都混淆了“运行内存”和“存储空间”的概念,想必还有很多童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所以骚尼还是在这里简单地解释一下:
所谓内存,准确来说应该称为“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称为“运行内存(即运存)”,具有高速、可读可写,易失性的特点,它的速度和大小很大程度上影响手机应用加载速度的快慢。你清理后台的手机应用时,显示的“内存使用率”就是指运行内存。手机配置中“4GB+32GB”、“10GB+256GB”的“4GB”和“10GB”,就是指运存内存。
而“64GB”和“256GB”则为“闪存(Flash Memory)”,我们一般习惯称之为“存储空间”,同样可读可写,但速度上较RAM慢,且为非易失性硬件。女生们经常抱怨“照片放不下”,“系统又提示空间不足”指的就是这个存储空间。
解决了“运行内存”和“存储空间”的概念问题(望男同胞广而告之,避免对象尴尬/滑稽),我们进入到今天的核心探讨部分——手机运行越来越大,小运存的手机还够用吗?
谁“偷吃了”我的运存?
从过去的256MB运存到现在4GB入门,6GB标配,10GB皇帝版本,手机运存大小已经超过了很多电脑的运存大小(苹果开挂的,不用理它)。对于手机运存大小的讨论声量也早已压过电脑运存。其中“XXXGB运存够不够”是搜索频率极高的一个问题,不管是5年前,还是现在。
要真正的了解“够不够用”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模拟当下手机日常使用需求。
通过突击“检查”了Team内10位同事的手机,发现驻留后台的应用重合度还是非常高的。微信、企业微信、支付宝和太平洋电脑网四大应用无一例外地出现在所有同事的后台应用列表当中。协作应用、资讯和电商应用的后台驻留率分别为80%、90%和40%。游戏应用的后台驻留率只有20%,且竟然全都是女同事的手机(一个是王者荣耀,一个是天天爱消除)。
而根据调研机构给出的各大应用的使用时长来判断,用户需要驻留后台的应用主要包括社交、资讯、电商三大类(支付宝比较特殊,虽然使用时长不高,但频次高,所以后台驻留率也很高),其他应用基本是“用完即走”。所以我们基本可以得出普遍手机应用刚需:2~3个社交应用+1~2个资讯应用+1~2个电商应用+支付应用。
“换算一下”就是:微信+QQ+今日头条+淘宝+京东+支付宝。
骚尼“搜刮”了3位同事的备用机(筛选条件:4G运存且不同品牌),在4台手机(加上自己的一台)上一次打开以上6款应用(微信→支付宝),再从后台启动最开始打开的应用(微信)。4台手机的6款应用都没有出现被强制关闭需要重启的情况,但运存占用率都达到了90%以上。
在这个基础上,骚尼又“追加”了《刺激战场》。这一次,4台手机无一例外都出现了应用被强退的情况。而骚尼在使用备用机玩游戏还遇到这种情况:从游戏切换到微信回复信息之后,再想从微信切换回去,游戏就需要重新加载了。
事实证明,4G运存可以基本满足日常使用需求,但再往上就不行了。所以,骚尼建议:如果购买主力安卓机,运存还是越大越好。如果你有留意一些品牌机型参数,会发现一些机型即便没有旗舰级的SOC,也会采用6G~8G的运存,而它们的销量和口碑也相当不错。这其中很大部分是大运存的功劳。如果购买的是备用机或者老人机,3~4G运存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但不要奢望少了一半运存的手机还会有堪比旗舰机的体验了(刷机魔改的骚操作就别说了,你们这些糟老头子坏得很)。
接下来回来小白们经常会疑惑的两个问题。
问:不开应用怎么也占运存?
答:系统内置应用会占用一部分运存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不同系统对运存的占用量不同,一般定制系统会比原生系统占用更多的运存,原因是前者需要启动更多的定制化应用以保证体验。
问:明明只开了微信,为什么也占这么多运存?
答:除了系统本身占用外,还有一些第三方应用会偷偷地驻留在后台当中,既占用运存也耗电。我们可以通过系统自带的管理工具或者第三方应用(黑域或者冰箱)将其清退或冻结。
运存不够,应用背锅?不妥
过去,我们在一台运存只有512MB的手机上就可以轻松刷淘宝。如今,若是把最新版本的淘宝安装在这台老爷机上,打开不是问题,但启动速度、页面加载速度当真是“稳如龟步”。其他主流应用也是如此。对于这个变化,不少人认为“这是手机应用对硬件性能的滥用”,是“毒瘤”。
对于这种观点,恕骚尼不能苟同。手机应用对硬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假。而同一个手机应用能够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也是事实。既然你要求一个微信能够支持多人在线视频、用小程序玩游戏,那多占用一些运存来实现这些功能,难道不是情理之中吗?
如今手机厂商们也不断地向外延伸手机应用场景。三星、华为的“all in one”,就尝试通过手机链接到电视、显示器,实现大屏互动、移动一体化办公。要想满足这些场景下的使用,手机性能自然也要有一个与之相匹的提升。另外,AI和AR的加入,同样也对手机硬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再者,手机性能的提升从来都是并驾齐驱的。手机SOC性能的提升需要更大更快的运存和存储空间与之协同,当手机SOC的性能可以与桌面级CPU一较高下之时,运存和存储空间的能力也自然不会弱于桌面级硬件。这种伴随式迭代,在很多硬件系统中都能看到。
不破不立,为什么要给自己上锁?
对于“运存够不够”乃至“够不够”的问题,在骚尼看来,实质是用户在给自己的需求上锁。
不像吃饭喝水,讲究“够了就好”。对创新产品的需求,最理想的状态是超过供给能够实现的程度。而事实却是相反,不论是电话、手机、平板亦或是更新更潮的智能设备,其应用层面上的供需关系其实早已经被打破。从你想象不到一个盒子能够打电话,到你想象不到一台手机能够遥控家电、万物互联,这些创新性供应远超出用户的意识需求,不管是放在过去,还是现在。
这是一种被动需求,从被动了解,到被动使用,再到主动接受。事实上,我们一直遵从着“被少数人的想法”。不是说这种模式不好,至少它带着我们体验新产品。但被动消化终究不如主动吸收,用户主动发声,诉诸需求,才是对产品升级的良性推动。
而用户对于新产品的看法,最好的状态是:
不是“竟然能够”的意料之外,是“终于实现”的理所应当。
加载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