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听百年:音乐播放器发展沉浮史
艾小仙 人气:0对你来说,音乐的意义是什么?
有的人觉得听音乐只是为了一时消遣的娱乐:伤心的时候音乐让自己释怀,休闲的时候音乐让自己愉悦,健身的时候听音乐让自己更有动力。
也有人认为音乐是封存记忆的压缩包,当熟悉的旋律某一天在耳畔再次响起,一些人、一些事,都只发生在昨天一样。
而卡尔.伯纳克说,音乐不是消遣,不是娱乐,音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是让人类生活得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如今,音乐播放的介质已经复杂多样,在通勤路上、在家里、在万米高空,轻轻按下播放键,喧嚣褪去,就能给自己创造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
人类的音乐史已有千年,为了能够随时随地听到自己想要的音乐,在储存、播放介质的发展上,人类也经历了上百年的奋斗。
其中的故事,和音乐本身一样动听。
1
音乐是与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结成的硕果。
从石器时代就开始,原始人就有着用骨制器乐来主持祭祀的传统,随着社会进步,各种演奏乐器开始出现,随着音乐从大雅之堂走入世俗生活,复杂的古乐器也逐渐发展成现代的提琴、吉他等乐器。
15世纪,西方音乐支柱的三和弦理论诞生。
16世纪民间开始普及弦乐器,键盘乐器、古钢琴也进入西方的权贵家庭。
随着不断的发展,音乐在演奏、编排上都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注重韵律和结构,复杂的古典乐和交响乐,注定无法让普罗大众能随时聆听。
民谣、乡村音乐,也依赖着人们的口口相传和即兴演奏。
工业革命后,随着电磁学理论的迅速发展,许多基于电磁理论的实用工具开始被广泛发明出来,“发明大王”爱迪生就是在此时开始崭露头角。
我想把这个时期成为音乐的沉默时期,因为这时候,诸如你我的普通人,想随时随地听到一首喜欢的音乐,并不容易。
而留声机,就是爱迪生为我们这个沉默世界带来的一份大礼。
1877年12月,经过多次试验、调试后,爱迪生公开表演了留声机。
“会说话的机器”诞生的消息,立刻轰动了全世界。
留声机也成为19世纪最引人振奋的三大发明之一,其他的两个是:电灯和电话。
留声机最初的音乐载体并不是现在我们所熟悉的黑胶唱片,而是通过锡箔制成的滚筒来发声。
1892年,德籍技师以镀金的铜模作为母盘,再以硬蜡作为原料,制作成可以复刻的母版,这也是现代黑胶唱片的原型。
唱片的产生,极大地便利了音乐的传播和交流,留声机的功能也得以改进,逐渐演变成为专业的唱片机。
而唱片机和唱片的出现,使得音乐不再局限于殿堂之上,歌声飘进了千家万户,推动了音乐产业的发展。
虽然唱片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音乐的发展,但是唱片机和唱片也始终存在两个致命伤,一是体积过大使得摆放、携带都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第二就是早期的锡箔纸筒和胶质唱片,音质效果也不太尽如人意。
人们一直在寻找寻找新型音乐播放载体,1898年,丹麦的波尔森发明了钢丝录音机、美国的无线电爱好者马文·卡姆拉斯在无意间,发明了钢丝磁带。
在钢丝磁带的基础上,德国科学家发明了以纸带和塑料带为基带的磁带。
从此,以磁性材料为载体,具有重放、录音功能的磁带录音机开始在家庭普及。
磁带的制造成本低廉,携带方便,这些优良的特性,使得台式录音机和便携录音机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火遍全球,也使“听音乐”真正成为全社会各个阶层都能承受的起的大众娱乐。
我想读者中的80、90后,对这些景象应该非常印象深刻。
印象中上小学、初中的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去音像店搜罗周杰伦的磁带,然后装载到自己的复读机中反复聆听。
2
20世纪后半叶,半导体的发展和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为音乐的数字化做好了准备。
这时,老式磁带录音机音乐杂声多,磁带易损坏特性使得唱片行业和音乐爱好者对它的表现并不是十分满意。
1982年,世界上第一台CD播放器横空出世,宣布着激光唱片时代的到来,至今许多发烧友对这台机器念念不忘--这台机器就是SONY CDP-101。
CD介质的出现使人们感到惊讶,并依靠着完美的音质表现、方便携带、样式美观等特性,风靡了播放器市场数十年。
这期间,涌现了诸如Walkman、Panasonic S-XBS等大量便携、美观的CD播放机。
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在使用CD播放器来享受音乐,直到MP3的出现。
MP3是跨时代的革命性音乐技术,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切都源于一位德国青年发表的博士毕业论文。
这位被称为“MP3之父”的德国人名叫Karlheinz Brandenburg。
在攻读博士期间,他就开始研究数字音乐的压缩技术,并将成果撰写成为了他的博士毕业论文。
1993年,MP3音频压缩算法正式出现,通过MP3格式压缩后的音乐文件体积只有几MB的大小,而且音质表现也相当出色。
与此同时,早期的互联网开始出现,音乐介质的改变同样也被互联网所影响。
很多人都将自己手中的CD转换为MP3格式,互相分享,随着互联网的极速发展,数字音乐传播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1998年,韩国MPMA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MP3播放器,轻便、小巧、长续航,MP3迅速宣告了自己便携音乐播放器中的霸主地位,彻底改变了一代人的听歌方式。
2001年,iPod诞生,将MP3播放器演绎到艺术和文化的境界,一经上市,就完全打破了MP3播放器的市场。
在苹果手机火遍全球之前,iPod就已经席卷过市场!
2005年,在北美MP3市场,iPod Nano占据了77%的份额,而曾经的 Mp3 巨头创新集团只有10%不到的份额!
3
在火热的硬件市场之外,音乐播放软件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前面我们提到,1993年,Mp3技术正式诞生,一首歌只有几MB大小,音乐开始随着互联网铺天盖地的传播,在互联网的帮助下,用户几乎可以在网上搜索、分享、下载自己喜欢的任何一首歌。
与此同时,一大批盗版音乐网站开始出现,在国外,MP3.com和Napster迅速壮大,成为免费音乐下载的基地。
可惜好景不长,2000年1月26日,十家唱片公司联合对MP3.com提起了诉讼,同年5月,联邦法院裁定MP3.com向环球音乐支付2.5亿美元赔款。
严格的版权保护法之下,国外的免费音乐时代就此终结。
但是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版权保护意识远远没有这么强烈。
2001年,搜索巨头百度推出了MP3搜索功能,能从上亿个网页中爬取所需要的Mp3文件。
下载到电脑的音乐,需要一个播放介质,这就催生了音乐播放软件的诞生。
1995年,Winamp诞生,成为PC上最早的音乐播放软件。
当时的互联网还不普及,形形色色的MP3光盘中都在根目录保存着Winamp软件,就是为了可以在PC上可以播放出音乐。
在国内,最早的MP3播放器是千千静听,名字来源于开发者郑南岭最喜欢的《千千阙歌》。
千千静听有很多优点,比如占用资源少、完全免费、界面美观。
因此一经推出后,立刻在国内市场大火,装机率一度达到了70%!
1998年,酷狗创始人谢振宇从中山大学计算机系毕业,2001年创办专注音乐搜索的搜刮网。
相传,百度曾经认真考虑收购搜刮网,但最终钱没谈拢,最终决定自行发展MP3搜索业务,一经推出后,立即大火。
百度MP3的扩张,也迫使谢振宇不得不将发展方向转向音乐播放客户端市场。
2004年,酷狗音乐正式上线,主打P2P共享,用户在下载音乐的同时也同时上传到网络,方便共享。
从此那声"Hello,酷狗",伴随中国网民至今,虽然现在听起来有点傻。
酷狗巅峰时期,日均独立IP访问超过500万,同时在线最高68万,每天下载次数在500万次左右。
2005年,被称为“百度创始七剑客”的雷鸣从斯坦福学成归国,与同学怀奇共同创办酷我音乐,同样主打P2P共享。
那时候,百度MP3频道的日均PV也在8000万次以上,日均下载单曲数量1000-1500万次。
2006年,百度斥资千万,收购千千静听,实现了搜索和播放的闭环。
同年,看到别人的风光,腾讯终于忍不住了,QQ音乐正式上线,开始抢占这一片市场。
4
酷狗音乐、百度MP3疯狂发展的这10年,是中国唱片市场最黑暗的10年,盗版音乐横行对音乐发行公司造成近乎毁灭性打击。
资深音乐人宋柯一句“唱片已死”,深刻的诠释了当年唱片公司的困难和窘迫。
盗版的横行,最终引起了政策层面的关注。
2009年8月,文化部印发《文化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音乐内容审查工作的通知》,打击音乐盗版行为。
在最严禁令下,百度MP3也终于成为历史,转型成为TING。
酷狗音乐在2014年收购酷我音乐,组建成新的海洋音乐集团(后更名中国音乐集团)。
由于它布局的音乐版权早,在青黄不接时期,拿到了大量的版权。
据统计,在2011-2013年间,海洋音乐和近百家唱片公司达成版权合作,其中独家版权有20多家,覆盖环球、索尼、华纳、百代等巨头,曲库数接近2000万,数量之大,已逼近腾讯音乐上市时的版权曲库数。
盗版音乐,在版权逐渐规范下,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数十年的互联网音乐盗版时代,走向了终局。
2012年之后,移动设备发展迅猛,给整个音乐市场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时手机端其实已经有了大量的音乐播放软件,传统的桌面巨头已经开始发力布局移动端。
但是这些音乐APP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简单地移植了音乐播放的功能,本质上还是一个在线播放器。
现在非常火爆的个性化、社交化、泛娱乐化的音乐APP,在当时是不存在的。
2009年,豆瓣FM开始公测,可以算作国内最早涉足个性化推荐的音乐产品,而且据说算法还比较精准,但豆瓣实在是太”小而美“了,加上版权限制,曲库里没有几首歌,最终被市场淘汰,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那一段时间,移动互联网音乐APP群雄并起。
中间还有天天动听、多米音乐,都曾经在市场上活跃,也都曾经在市场上独领风骚。
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但最终都消失在了这个市场。
现在大火的网易云音乐,其实是国内这些主流音乐APP里推出最晚的。
在2013年上线时,音乐市场份额基本被瓜分完毕。
网易云音乐推出时,并不被人看好,但却因为音乐的社交玩法,在国内音乐App红海中杀出了重围,成为了一方霸主。
网易云音乐广受新一代年轻人的喜爱,“网抑云”、“云村”等等的梗层出不穷,并多次冲上微博热搜。
2015年7月,在正式推出仅仅2年后,用户数就已经超过1亿。
这中间有个异类,就是最近因为关停而大火的虾米音乐,在那个时代,虾米音乐和豆瓣FM,都被认为是文青才用的播放器。
虾米音乐的音乐分类非常细致,同时推荐的歌曲往往质量很高,广受文艺人士的欢迎。
5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015年7月,国家版权局发布“最严版权令”,要求各网络音乐服务商应将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
各大唱片公司的版权费水涨船高,让数字音乐平台在“烧钱”的道路上一路不复返。
严格的版权制度,愈演愈烈的版权大战,让各大互联网公司的音乐业务陷入无止境的内耗当中。
据统计,2015年前后,互联网公司每年向华纳、索尼等大型唱片公司支付的预付款都是以千万计,没完没了的版权争斗,让巨头倍感疲惫,为后续的合并重组埋下伏笔。
而中小企业在版权重压之下,毫无还手之力。
其中多米音乐由于高昂的版权费用长年处于亏损状态,2015 年更是亏损五千多万。
没有版权的多米,在市场上毫无生存之力,直到2018年3月,拥有4亿用户的多米音乐正式停摆,黯然离场。
也就是在2013年,虾米音乐被阿里收购,2015年年初,与早已被收购的天天动听共同组建阿里音乐集团,并委任高晓松担任阿里音乐董事长。
2016年7月,马化腾将中国音乐集团收入囊中,成为中国大陆版权音乐的最大占有者。
合并后,一个音乐版权可以由多家平台分摊版权费,大大减少了重复购买版权的交易成本,如今QQ音乐已经成了全球首个实现盈利的流媒体平台,并将赴美上市。
同样是巨头旗下产品,虾米音乐的命运却充满着坎坷,2018年10月,因和腾讯音乐转授合作到期未能续约,虾米被大规模下架索尼、华纳、环球音乐的曲库,本身用户基数小,在版权购买上被处处掣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终于,在2021年,轰然倒下。
而曾经被称为“PC时代最好的播放器”的千千静听,在被收归百度旗下后,产品功能基本停止更新。
2018年,百度宣布将“百度音乐”升级为“千千音乐”。
改旗易帜,只为重振旗鼓,然而至今未见成效,渗透率仅为6.6%。
在音乐播放载体百年的风云变幻中,无数的企业都倒在了这条路上。
如今音乐行业错综复杂,被资本市场炒作裹挟,或有疯狂、或有狂欢,早已不再是以前的模样。
唯有音符还在流淌,依然动听。
加载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