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的六大原则剖析
烟雨星空 人气:1我们平时编写代码时,很少有人为了刻意迎合软件设计原则而编写。其实,有时候是你用到了其中的某个或多个设计原则,而不自知而已。也有可能是有的人压根就不知道设计原则是什么。
不过,没关系,为了搞明白既抽象又玄幻的六大准则,我总结了一句话来概括每一种设计原则所体现的主要思想。
里氏替换原则是指继承时不要破坏父类原有的功能;依赖倒置原则是指要面向接口编程;开闭原则是指对扩展是开放的,对修改是关闭的;职责单一原则是指实现类的职责要单一;接口隔离原则是指设计的接口要尽量简单,专一;迪米特法则是指要降低类之间的耦合度。
下面一一介绍六大类设计原则,看完之后,你会对上边的总结有更深的理解。
一、里氏替换原则
里氏替换原则,乍一看名字,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这是一位姓里的女士提出来的,因此用她的姓氏命名。里氏替换原则,通俗来讲,就是指子类继承父类时,可以扩展父类的功能,但是不要修改父类原有的功能。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
//父类
public class Calculate {
public int cal(int a,int b){
return a + b;
}
}
//子类
public class Calculate2 extends Calculate {
public int cal(int a,int b){
return a - b;
}
}
//测试
public class TestCa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lculate2 cal2 = new Calculate2();
int res = cal2.cal(1, 1);
System.out.println("1+1="+res); // 1+1 = 0
}
}
子类继承了父类之后,想实现新功能,却没有扩展新方法,而是重写了父类的cal方法,因此导致结果 1+1=0. 这就违反了里氏替换原则。
应该把子类Calculate2修改为,添加一个新方法cal2来实现相减功能
public class Calculate2 extends Calculate {
public int cal2(int a, int b){
return a - b;
}
}
public class TestCa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lculate2 cal2 = new Calculate2();
int res = cal2.cal2(1, 1);
System.out.println("1-1="+res); // 1-1=0
}
}
有心的人可能会发现,里氏替换原则规定子类不能重写父类的方法。这不是和面向对象中的三大特征之一“多态”冲突吗,多态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子类继承父类并重写父类的方法啊。
其实,刚开始学习里氏替换原则,我也产生了这样的疑惑。后来查了很多资料,才明白,子类不应该去重写父类已经实现的方法(非抽象方法),而是去实现父类的抽象方法。也就是说,尽量要基于抽象类和接口的继承,而不是基于可实例化的父类继承。关于这一点的解释,可以看这篇文章,我感觉总结的挺不错的:https://www.jianshu.com/p/e6a7bbde8844?utm_campaign
二、单一职责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要控制类的粒度大小,降低类的复杂度,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
例如,在研发一个产品新功能时。需要项目经理接需求,评估工作量,然后分发任务给程序员。程序员,根据需求编写代码,然后自测。各司其职,才能保证项目稳定向前推进。其类图如下
另外,单一职责原则也适用于方法,一个方法只做一件事。
三、依赖倒置原则
依赖倒置原则的定义为: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其实,就是在说要面向抽象,面向接口编程。
举个栗子,如果一个学生去学习历史知识,只需要把历史书给他就可以了
public class History {
public String getKnowledge(){
return "历史知识";
}
}
public class Student {
public void study(History history){
System.out.println("学习" + history.getKnowledge());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tu = new Student();
stu.study(new History()); //学习历史知识
}
}
但是,如果他需要学习地理知识呢,我们需要把History改为Geography,然后修改study方法的参数类型为Geography
public class Geography {
public String getKnowledge(){
return "地理知识";
}
}
public class Student {
public void study(Geography geography){
System.out.println("学习" + geography.getKnowledge());
}
}
//学习地理知识
虽然,这样实现也是可以的,但是通用性太差,类之间的耦合度太高了。设想,如果该学生又要学习数学知识呢,语文呢,英语呢,是不是每次都要修改study方法。这样的设计不符合依赖倒置原则,应该把各个学科知识抽象出来,定义一个接口IKnowledge,然后每个学科去实现这个接口,而study方法的参数传一个固定类型IKnowledge就可以了。
public interface IKnowledge {
String getKnowledge();
}
public class History implements IKnowledge{
public String getKnowledge(){
return "历史知识";
}
}
public class Geography implements IKnowledge{
public String getKnowledge(){
return "地理知识";
}
}
public class Student {
public void study(IKnowledge iKnowledge){
System.out.println("学习" + iKnowledge.getKnowledge());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tu = new Student();
stu.study(new History()); //学习历史知识
stu.study(new Geography()); //学习地理知识
}
}
这样的话,如果需要再学习英语知识,只需要定义一个English类,去实现IKnowledge接口就可以了。 这就是依赖倒置原则的面向接口编程。
它们之间的类图关系如下
四、接口隔离原则
接口隔离原则的定义: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设计接口的时候,不要把一大堆需要实现的抽象方法都定义到同一个接口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功能,来拆分成不同的接口。我们知道,实现类去实现接口的时候,需要实现所有的抽象方法。如果接口中有某些不需要的方法,也需要实现,但是方法体却是空的,这样完全没有意义。
例如,我定义一个Animal的接口,用狮子去实现接口
public interface Animal {
void eat();
void fly();
void run();
}
public class Lion implements Animal {
@Override
public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狮子吃肉");
}
@Override
public void fly() {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狮子奔跑");
}
}
很明显,狮子是不会飞的,fly方法的方法体是空的。这样设计,不符合接口隔离原则。因此,我们把接口进行拆分,拆分为Animal,IFly,IRun三个接口,让狮子选择性实现。
public interface Animal {
void eat();
}
public interface IFly {
void fly();
}
public interface IRun {
void run();
}
public class Lion implements Animal,IRun {
@Override
public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狮子吃肉");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狮子奔跑");
}
}
// 狮子只需要实现吃的方法和奔跑的方法就可以了,不需要实现IFly接口。
可以发现,接口隔离原则和职责单一原则非常之相似,但其实是不同的。职责单一原则主要是约束类,针对的是具体的实现,强调类职责的单一。而接口隔离原则主要是约束接口的,注重的是高层的抽象和对接口依赖的隔离。
另外,需要注意,接口设计的过细也不太好,会增大系统的复杂度。想象一下,你为了实现某些功能,却需要实现十几个接口的场景是多崩溃吧。因此需要适度地进行接口拆分。
五、迪米特法则
迪米特法则定义: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尽量降低类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类的独立性,这样当一个类修改的时候,对其他类的影响也会降到最低。
通俗点讲,就是一个类对它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对于被依赖的类来说,不管内部实现多复杂,只需给其他类暴露一个可以调用的公共方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公司老板需要下发一个任务时,不会直接把每个员工都叫到一起,给每个人分配具体的任务。而是先召集各部门经理给他们发布任务,然后部门经理再给下边员工分派任务。老板只需要监督部门经理即可,不需要关心部门经理给每个员工分配的任务具体是什么。
用代码可以这样表示
public class Employee {
public void doTask(){
System.out.println("员工执行任务");
}
}
public class DeptManager {
public void task(){
System.out.println("部门领导发布任务");
Employee employee = new Employee();
employee.doTask();
}
}
public class Boss {
private DeptManager deptMgr;
public void setDeptMgr(DeptManager mgr){
this.deptMgr = mgr;
}
public void task(){
System.out.println("老板发布任务");
deptMgr.task();
}
}
public class Test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oss boss = new Boss();
boss.setDeptMgr(new DeptManager());
boss.task();
}
}
//老板发布任务
//部门领导发布任务
//员工执行任务
这样,老板跟具体的每个员工就没有任何直接联系,降低了耦合度。
可以看到,其实部门经理在这其中充当了中介的作用,用于建立老板和员工之间的联系。需要注意,要适度的使用中介,如果中介太多,就会导致系统复杂度太高,通讯的效率降低。就如同一个公司,部门越多,级别层级越多,越不容易管理,沟通成本增加,执行任务的效率下降。因此,需要合理设计中介类。
六、开闭原则
开闭原则定义:对扩展是开放的,对修改是关闭的。
其实,这句话就体现了封装,继承和多态的思想。一个实体类,如果已经实现了原有的功能,就不应该再对其进行修改,需要的话应该对其进行功能扩展。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跟里氏替换原则特别像。其实,开闭原则更像是对其他几个原则的总结,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用抽象构建高层模块,用实现扩展具体的细节。
里氏替换原则和依赖倒置原则告诉你应该对类和方法进行抽象。单一职责和接口隔离告诉你应该怎样做抽象才合理,迪米特法则告诉你具体实现怎样做才能做到高内聚,低耦合。
其实,六大设计原则就规定了一些规则,它告诉你按照这样做更好,但是如果你非要不遵守规则,也不是不行,代码照样可以跑,只不过是增加了代码出问题的概率,健壮性也不好,可维护性不高。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规则,如过马路,需要看红绿灯。但是,你非要不看,硬闯红灯,也没人能把你怎样,不过是增加了你被撞的概率而已。所以,遵守规则,能最大限度降低我们的损失。
加载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