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HPC Server 2008背后的中国团队
人气:010月27日,微软在中国正式发布Windows HPC Server 2008中文版,本以为坊间会为此大书特书,业界也会喧闹一段时间,未曾想各方均是极为冷静,以至于我都暗笑自己兴奋过头;接下来的11月17日,安装了Windows HPC Server 2008的曙光5000A成功杀入TOP500.org组织的全球超级计算机五百强的TOP 10,成为该榜单前10名中惟一的非美国本土的超级计算机(TOP 10的其余9台计算机中,有7台在美国能源部的国家实验室里服役)。这也就是说,曙光5000A压过了所有来自欧洲、日本的超级计算机,何其令人振奋!不过我在业内依然没有看到预期中的反响。
有的时候真觉得很奇妙,资讯的日益发达,使得人们对很多新事件、新事物都缺乏那种发自心底的surprise,这恐怕就是媒体的“原罪”吧!不过,我又在想,人们对于Windows HPC Server 2008是如此的淡定,兴许是因为他们觉得微软在高性能计算上做到这样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儿,归根结底是出于信任微软的缘故。那么,我宁愿是后者,这样我就不会觉得我是“有罪之身”了。
Windows HPC Server 2008的发布,在我看来,首先是微软成功地为自己的产品序列里加入了一款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产品(此前的Microsoft Windows Compute Cluster Server 2003不算,毕竟名字里没有显眼的HPC字样),而其后的曙光5000A杀入TOP 10超级计算机,则是对于Windows HPC Server 2008实力的一次“赤裸裸”的昭示。
对于Windows HPC Server 2008,诸多市场分析机构的分析师们给予了充分的认可。IDC分析师崔悦认为:在此前产品的基础上,Windows HPC Server 2008更加重视用户的需求,在很多方面有了大幅的提高,用户反馈的认可度较高,这有助于HPC(高性能计算)的普及。相信HPC市场会在中国得到很好的发展。Gartner分析师田宇则认为:Windows HPC Server 2008的推出,增强了微软在高性能计算产品方面的实力。从产品本身来看,更友好的界面及更易用的并行编程,会使高性能计算更容易被普通用户获得,有助于推动高性能计算在商业领域的推广。
Windows HPC Server 2008的发布,也让它的研发团队,尤其是来自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的所有成员倍感自豪,因为这款产品与微软今年三月发布的三大企业级计算产品——Windows Server 2008、Visual Studio 2008、SQL Server 2008一样,都是他们与美国研发团队携手孕育的智慧结晶。
回忆起自己团队的成长,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总经理谢恩伟也是感慨良多,他表示,微软中国HPC研发团队与高性能计算产品的结缘开始于2005年,距今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不过,从微软第一代HPC产品,到刚刚亮相的Windows HPC Server 2008,该团队只用了三年多时间,就成功地从“外围功能”深入到了“核心组件”研发,而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快速的能力进化,与他们“在实战中成长”的发展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也许这就是机缘所至,中国研发团队成立之初,便“适逢其会”参与了微软第一代HPC产品的研发任务,“在跑动中瞄准”、“以战养战”等理念在团队完成该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担当第一代高性能平台外围功能开发任务的同时,中国研发团队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团队建设工作上。最终,在顺利完成研发任务的同时,他们也构筑起了涵盖开发、测试和项目管理等功能在内的完善组织架构,还与中国产业和客户实现了初步接触,使自己对技术、产品和市场的理解开始走向成熟。
“快马还需多着鞭”,在拥有了这种完备的研发能力后,中国研发团队立即迎来了进一步磨练实力的良机——参与Windows HPC Server 2008的研发。团队中的年轻工程师们这次不仅与美国的项目经理紧密合作,顺利完成了新平台管理模块中的全新用户界面、SOA(面向服务架构)编程模型等核心组件级的开发和测试工作,还独立开发了报表和基于PowerShell的全新命令行界面等重要功能。
从中国研发团队这两次实战经历来看,“在合作中积淀”也是它实现迅速成长的一大秘诀。不久前正式加入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现任HPC资深架构师的徐明强博士,自2004年就开始领导雷德蒙团队开发微软HPC产品中的作业调度系统、SOA编程模式及运行时系统,在过去四年协作研发的进程中,他深入了解和由衷肯定了中国开发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对产品的悟性。
时间与空间的阻隔,以及在语言、文化乃至沟通习惯方面的诸多差异,在微软的全球分布式研发模式下,并没有让中美团队之间的协同开发产生任何“不适”,新生的中国团队更是由此获得了一次弥足珍贵的学习和取经的机会。据介绍,通过微软“丝绸之路”、“马可波罗”等人才交流与培养项目,中美研发团队完满地达成了促进交流、加强互信的目标,中国团队也得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据谢恩伟介绍,中国研发团队的下一个目标是,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进一步强化团队的技术积淀和管理能力,打造出更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建立一支可自主研发微软高性能计算产品的开发军团。
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国团队来说,“合作”不止对内,还包括对本土产业的承诺——听取本地客户需求、与国内同行合作共同推动HPC技术进步和产业成长的重任。在这一策略的指引下,微软中国研发团队已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曙光、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中国网格等国内HPC学术界及产业界领军者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借助长期、深入的交流,他们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曙光交换了彼此在高性能计算软件和硬件领域的心得;通过分享最新技术,还帮助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这一切也得到了合作伙伴们的交口称赞。
为方便与国内高性能计算产业的更多参与者及时探讨问题、分享经验、发掘机遇,微软中国研发团队还开通了中文HPC技术博客,期待将其发展成为区域产业重要的技术交流平台之一。此外,它还计划在今后通过研发经验移植、创新人才培养等方式,与各方伙伴一道,在中国HPC领域打造合作共赢的创新生态链。
“我很高兴我们的研发团队在Windows HPC Server 2008的研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只创造了一个起点。让高性能计算惠及广大用户、不再‘高不可攀’,这才是微软的目标。”谢恩伟表示:“我们希望与中国产业界、学术界携手推动高性能计算商业应用的趋势,和他们一起把握机遇。为此,我们将为国内产业链各端的合作伙伴提供所有力所能及的帮助,与他们一起迎接高性能计算步入商业应用化的新时代。”
谈到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在服务器与开发工具研发方面已经走过的历程和未来的发展蓝图,谢恩伟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和计划:第一阶段就是要在成立后的头一两年将软件开发、测试的工作做扎实;第二阶段,STB China 将通过与本地客户和市场的深入接触,将其需求融入到产品研发的全过程中,以帮助企业准确把握新的商业机遇;在第三阶段,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希望携手合作伙伴,开发出更多具有重大影响力且契合中国市场特征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为中国企业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加载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