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软件园·资讯

展开

JavaScript Table行定位效果

人气:0
上次做table排序对table有了一些了解,这次更是深入了解了一番,发现table原来是这么不简单。
还不清楚这个效果叫什么,就叫行定位吧,本来想把列定位也做出来,但暂时还没这个需求,等以后有时间再弄吧。
程序原理
一开始的需求只是表头部分在滚动时能一直固定在头部,那关键要实现的就是让tr能定位。
首先想到的方法是给tr设置relative,用ie6/7测试以下代码:

[Ctrl+A 全选 注:如需引入外部Js需刷新才能执行]

给tr设置relative后就能相对table定位了,看来很简单啊,但问题是这个方法ie8和ff都无效,而且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很快就被抛弃了。
ps:该效果用来做tr的拖动会很方便。
接着想到的是给table插入一个新tr,克隆原来的tr,并设置这个tr为fixed(ie6为absolute),例如:
Code

[Ctrl+A 全选 注:如需引入外部Js需刷新才能执行]

第一个问题是fixed的tr在ie7中不能进行定位,而且td在定位后并不能保持在表格中的布局,这样在原表格插tr就没意义了。
ps:fixed的相关应用可参考仿LightBox效果

最后我用的方法是新建一个table,并把源tr克隆到新table中,然后通过对新table定位来实现效果。
用这个方法关键有两点,首先要做一个仿真度尽可能高的tr,还有是要准确的定位,这些请看后面的程序说明。


程序说明

【克隆table】

克隆一个元素用cloneNode就可以了,它有一个bool参数,表示克隆是否包含子节点。
程序第一步就是克隆原table:

this._oTable = $(table);//源table
this._nTable = this._oTable.cloneNode(false);//新table
this._nTable.id = "";//避免id冲突


要注意虽然ie的cloneNode参数是可选的(默认是false),但在ff是必须的,建议使用时都写上参数。
还要注意的是id属性也会被克隆,也就是克隆后会有两个相同id的元素(如果克隆对象有设置的话),这很容易会导致其他问题,程序会把克隆table的id属性设空。
ps:table请用class来绑定样式,用id的话新table就获取不了样式了。

克隆之后再设置样式:

this._style.width = this._oTable.offsetWidth + "px";
this._style.position = isIE6 ? "absolute" : "fixed";
this._style.zIndex = 100;


一般来说offsetWidth是width+padding+border的结果,但table比较特别,测试下面的代码:


[Ctrl+A 全选 注:如需引入外部Js需刷新才能执行]

只要给table设置width(style或本身的width属性),不管设置padding和border是多少,offsetWidth都等于width的值。
经测量offsetWidth是没错的,那就是说是table的width设置的问题。
w3c的table部分中说width属性是the desired width of the entire table,我估计entire就是包含了padding和border,找不到什么其他说明,先这么理解吧。
定位方面,除了不支持fixed的ie6用absolute,其他都使用fixed定位。


【克隆tr】

table有一个rows集合,包括了table的所有tr(包括thead和tfoot里面的)。
程序的Clone方法会根据其参数克隆对应索引的tr:

this._index = Math.max(0, Math.min(this._oTable.rows.length - 1, isNaN(index) ? this._index : index));
this._oRow = this._oTable.rows[this._index];
var oT = this._oRow, nT = oT.cloneNode(true);


由于tr可能是包含在thead这些中,所以还要判断一下:

if(oT.parentNode != this._oTable){
    nT 
= oT.parentNode.cloneNode(false).appendChild(nT).parentNode;
}


然后再插入到新table中:

if(this._nTable.firstChild){
    
this._nTable.replaceChild(nT, this._nTable.firstChild);
}
else{
    
this._nTable.appendChild(nT);
}


因为程序允许修改克隆的tr,所以会判断有没有插入过,没有就直接appendChild,否则用replaceChild替换原来的tr。


【table的border和frame属性】

table的border属性用来指定边框宽度,table特有的frame属性是用来设置或获取表格周围的边框显示的方式。
w3c的tabel的frame部分说明frame可以是以下值:
void: No sides. This is the default value.
above: The top side only.
below: The bottom side only.
hsides: The top and bottom sides only.
vsides: The right and left sides only.
lhs: The left-hand side only.
rhs: The right-hand side only.
box: All four sides.
border: All four sides.
这些值指明了要显示的边框。要留意的是虽然说void是默认值,但不设置的话其实是一个空值,这时四条边框都会显示。
还有frame对style设置的border没有效果,测试下面代码:


[Ctrl+A 全选 注:如需引入外部Js需刷新才能执行]

这里还可以看到如果同时设置table的border和style的border,那table的border就会失效。

程序中为了更美观会自动去掉新table上面和下面的边框,包括frame和style的:
Code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if(this._oTable.border > 0){
switch (this._oTable.frame) {
case "above" :
case "below" :
case "hsides" :
this._nTable.frame = "void"; break;
case "" :
case "border" :
case "box" :
this._nTable.frame = "vsides"; break;
}
}
this._style.borderTopWidth = this._style.borderBottomWidth = 0;


其中空值在设置collapse之后会比较麻烦,在ie6/ie7中测试:

Code

[Ctrl+A 全选 注:如需引入外部Js需刷新才能执行]


后两个的转换还可以接受,所以在设置frame之前还是判断一下border先。


【获取背景色】

如果td是背景透明的话显然不太美观,最好是找一个合适的颜色来填充。
程序用的方法是,从当前td开始找,如果背景是透明的话,就再从父节点中找,直到找到有背景色为止。
一般来说透明的属性值是"transparent",但在chrome里却是"rgba(0, 0, 0, 0)",所以用了一个属性来保存透明值: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this._transparent = isChrome ? "rgba(0, 0, 0, 0)" : "transparent";

并在GetBgColor获取背景色程序中使用: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while (bgc == this._transparent && (node = node.parentNode) != document) {
bgc = CurrentStyle(node).backgroundColor;
}
return bgc == this._transparent ? "#fff" : bgc;

如果全部都是透明的话就会返回白色(#fff)。
这里没有考虑图片背景的情况,毕竟图片不一定会覆盖整个背景。
【parentNode/offsetParent/parentElement】

上面用到了parentNode,这里顺便说说它跟offsetParent,parentElement的区别。
先看看parentNode在w3c的说明:
The parent of this node. All nodes, except Document, DocumentFragment, and Attr may have a parent. However, if a node has just been created and not yet added to the tree, or if it has been removed from the tree, this is null.
很简单,就是节点的父节点,看过dom都知道。

再看看比较容易区分的offsetParent,它在mozilla和msdn都说得比较模糊,在w3c就比较清楚了:
The offsetParent attribute, when called on element A, must return the element determined by the following algorithm:
1,If any of the following holds true return null and stop this algorithm:
A is the root element.
A is the HTML body element.
The computed value of the position property for element A is fixed.
2,If A is an area HTML element which has a map HTML element somewhere in the ancestor chain return the nearest ancestor map HTML element and stop this algorithm.
3,Return the nearest ancestor element of A for which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nd stop this algorithm if such an ancestor is found:
The computed value of the position property is not static.
It is the HTML body element.
The computed value of the position property of A is static and the ancestor is one of the following HTML elements: td, th, or table.
4,Return null.
这里主要有四点:
1,如果是根元素、body元素或元素的position是fixed,将返回null;
2,如果是area元素,会返回最接近的map元素;
3,返回至少符合以下一个条件的最接近该节点的元素:1,元素的position不是static;2,是body元素;3,源元素的position是static,祖先元素中的以下元素:td,th或table。
4,返回null。
其中第三点是最常见的情况,详细可以看下面的测试:


[Ctrl+A 全选 注:如需引入外部Js需刷新才能执行]

可见offsetParent跟parentNode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而parentNode跟parentElement除了前者是w3c标准,后者只ie支持,其他的区别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在ie中大部分情况下两者的效果是一样的,当然如果是一模一样的话ie就没必要弄这么一个东西出来了,测试下面的代码:

[Ctrl+A 全选 注:如需引入外部Js需刷新才能执行]

可以看到当父节点的nodeType不是1,即不是element节点的话,它的parentElement就会是null。
这就明白了名字中“Element”的含义了。


【设置td宽度】

接下来就要设置td宽度了,要获取某元素的宽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支持defaultView的可以直接用getComputedStyle获取width。
2,获取offsetWidth,再减去border和padding的宽度。
这个本来也可以,但td的border宽度的获取比较麻烦,下面有更方便的方法。
3,获取clientWidth,再减去padding的宽度。
这个跟方法2差不多,但更简单方便。

注意ie的currentStyle不像getComputedStyle能获取准确值,而只是一个设置值,像百分比、auto这些并不会自动转成准确值,即使是得到准确值也不一定是实际值,像td即使设置一个很大的准确值,实际值也不会超过table本身的宽度。
所以在td这种比较特殊的结构中,除非是很理想的状况,否则用currentStyle基本没戏,而且在这个效果中即使是差了1px也会看不舒服。
对于支持defaultView的当然可以直接获取,否则就用上面的方法3来获取:

style.width = (document.defaultView ? parseFloat(css.width)
    : (o.clientWidth 
- parseInt(css.paddingLeft) - parseInt(css.paddingRight))) + "px";


但这里不管哪个方法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出现scroll的情况,不过还好td这个元素即使设置了overflow为scroll也不会出现滚动条,除了ie8和chrome。
程序没对这个情况做处理,毕竟给td设scroll也不常见,而且支持这个的浏览器不多,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在这里。
ps:关于td宽度的自动调整可以参考w3c的table-layout部分

如果有影响原td结构的设置,例如colspan之类的就要留意,错误的结构很可能导致一些异常变形。
如果对原表格结构或内容做了修改,应该执行一次Clone方法重构新table。
本部分对体验比较重要,如果设置不当就会有变形的感觉,很不美观。


【borderCollapse】

上面说到td的border宽度的获取比较麻烦,那到底有多烦呢?
如果只是一般情况的话,通过borderLeftWidth和borderRightWidth获取宽度就可以了。
ps:如果borderStyle是"none"的话,那么border就会没效,所以如果要取border宽度的话最好先判断一下borderStyle是不是"none"。

但table有一个特别的样式borderCollapse,设置table的边框模型。
它有两个值,分别是separate(分开,默认值)和collapse(合并)。
separate就是我们一般看到的效果,这里主要讨论collapse,先看mozilla怎么说的:
In the collapsed border model, adjacent table cells share borders.
意思是在collapse border模型中,相邻的td会共用边框。看下面的例子会更明白:


[Ctrl+A 全选 注:如需引入外部Js需刷新才能执行]

可以看到使用collapse之后,相邻td的边框都合并成一条而且是以相邻边框中宽度较大的那条为准。
那td跟table之间呢,参考下面的例子:

[Ctrl+A 全选 注:如需引入外部Js需刷新才能执行]

可见table和td之间也是遵从同样规则。
还有的是当设置了collapse那cellspacing就无效了。顺便说说border-spacing,它其实就是cellspacing在css中的样式形式,只是ie在ie8才开始支持,详细可以看mozilla的说明

collapse的一个常见应用是做边框表格,例如1px边框的表格:


[Ctrl+A 全选 注:如需引入外部Js需刷新才能执行]

前者用的collapse,后者是用table背景色模拟,虽然效果都一样,但前者显然较好,才是真正的“边框”。

在使用了collapse之后,要写一个通用的获取边框宽度程序会变得十分麻烦,而且有些情况下甚至没办法判断获取。
详细情况这里就不细说了,有兴趣研究的话可以看看w3c的The collapsing border model,当然要想全部了解的话还要在各个浏览器中研究。


【元素位置】

table的样式设置好后,还需要获取原table和原tr的位置参数,为后面的元素定位做准备。
要获取某个元素相对文档的位置,传统的做法是获取对象的offsetLeft/offsetTop,然后不断获取offsetParent的offsetLeft/offsetTop,直到找不到offsetParent为止。
得到的结果就是相对文档的位置了,上面已经介绍过offsetParent,原理应该都明白了吧。
程序的SetRect设置区域属性方法中也使用了这个思路: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获取原table位置
var o = this._oTable, iLeft = o.offsetLeft, iTop = o.offsetTop;
while (o.offsetParent) { o = o.offsetParent; iLeft += o.offsetLeft; iTop += o.offsetTop; }
this._oTableLeft = iLeft;
this._oTableTop = iTop;
this._oTableBottom = iTop + this._oTableHeight;
//获取原tr位置
o = this._oRow; iTop = o.offsetTop;
while (o.offsetParent) { o = o.offsetParent; iTop += o.offsetTop; }
this._oRowTop = iTop;
this._oRowBottom = iTop + this._oRow.offsetHeight;

不过这里介绍一个更好的方法,通过getBoundingClientRect方法来获取。
mozilla是这么说明的:
The returned value is a TextRectangle object, which contains read-only left, top, right and bottom properties describing the border-box, in pixels, with the top-left relative to the top-left of the viewport...
返回一个TextRectangle对象,包含left, top, right和bottom几个只读属性,以px为单位来表示边界框相对视窗左上角的位置。(偶英文烂啊)
注意是相对视窗,不是文档哦,如果要相对文档还必须加上scrollLeft/scrollTop。
通过下面的测试可以看到两个方法返回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Ctrl+A 全选 注:如需引入外部Js需刷新才能执行]

程序中如果支持getBoundingClientRect就会用它来获取位置参数: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用getBoundingClientRect获取原table位置
var top = this._doc.scrollTop, rect = this._oTable.getBoundingClientRect();
this._oTableLeft = rect.left + this._doc.scrollLeft;
this._oTableTop = rect.top + top;
this._oTableBottom = rect.bottom + top;
//获取原tr位置
rect = this._oRow.getBoundingClientRect();
this._oRowTop = rect.top + top;
this._oRowBottom = rect.bottom + top;

显然用getBoundingClientRect更方便快捷。
这个方法虽然是ie的产物,但已经是w3c的标准,而且ff3和Opera都已经支持了这个方法,基本可以放心使用,除了chrome。
这里只是简单介绍,想了解更多可以看w3c的View Module部分

获取原table和tr的位置后,还需要计算新table的位置。
程序可以自定义新table位于视窗位置的百分比,例如顶部是0,中间是0.5,底部是1,可以在程序初始化时或用SetPos方法来设置。
这里主要获取视窗高度和新table在视窗的top值:

this._viewHeight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Height;
this._ntViewTop = (this._viewHeight - this._nTableHeight) * this._pos;


定位范围实际上是从视框顶部到视框高度减去新table高度的范围内的,所以计算时要先把视窗高度减去新table的高度。


【元素定位】

万事俱备,只欠定位了。
由于要根据窗口滚动状态来判断计算定位,scrollTop/scrollLeft的获取必不可少。
但在chrome中就算用了DOCTYPE,也要用document.body来获取scrollTop/scrollLeft,尽管它确实有document.documentElement。
对chrome了解不多,也不知哪里能查它的相关文档,程序里就直接做个判断算了:

this._doc = isChrome ? document.body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


定位的第一步就是判断是否需要定位,这里的判断标准有两个,第一个是原tr是否超过了视窗范围,还有是新table要显示的位置是否在原table的显示范围内。
第一点可以通过原tr位置的顶部和底部是否超过视窗的顶部和底部来判断:

var top = this._doc.scrollTop, left = this._doc.scrollLeft
    ,outViewTop 
= this._oRowTop < top, outViewBottom = this._oRowBottom > top + this._viewHeight;
if(outViewTop || outViewBottom){}


在看第二点之前先看看程序中的Auto属性,它是用来指定否自动定位的。
如果自动定位的话当原tr离开视框顶部新table就会定位到视框顶部,原tr离开底部新table就会定位到视框底部,这样看上去会比较自然顺畅。
如果不选择自动的话就会根据SetPos方法中计算得到的新table视窗top值来设置定位:

var viewTop = !this.Auto ? this._nTableViewTop
    : (outViewTop 
? 0 : (this._viewHeight - this._nTableHeight))//视窗top
    ,posTop = viewTop + top;//位置top


接着就判断新table要显示的位置是否在原table的显示范围内,这个可以通过新table位置的顶部和底部是否超过原table的顶部和底部来判断:

if(posTop > this._oTableTop && posTop + this._nTableHeight < this._oTableBottom){}


当符合所有的条件就可以进行定位了,如果是fixed定位的就使用相对视窗的top值:

this._style.top = viewTop + "px";
this._style.left = this._oTableLeft - left + "px";


像ie6是absolute定位的就要使用相对文档的top值:

this._style.top = posTop + "px";
this._style.left = this._oTableLeft + "px";


考虑到左右滚动的情况,left也必须设置。

当然不符合条件就会隐藏新table,程序中给top设置一个很大的负值来间接“隐藏”它。
用负值是因为这样不会把ie6的页面拉长,不用display是因为上面需要获取它的offsetHeight,如果用display隐藏就获取不了啦。

最后把Run程序绑定到window的scroll事件中就可以了,而window在resize时视框高度会发生变化,所以resize事件要绑定SetPos程序。


【覆盖select】

只要用到了定位,就不得不面对一个老对手“ie6的select”。
我在之前的文章也介绍过一些解决方法(参考这里的覆盖select),这里不能直接隐藏select,那看来只能用iframe了。
但用iframe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ie6测试下面的代码,并拖动滚动条:


[Ctrl+A 全选 注:如需引入外部Js需刷新才能执行]

可以看到,即使是iframe,在拖动滚动条的时候,select仍然在后面闪啊闪,在本程序中这个现象会尤其明显。
看来还得用隐藏select的方法,最好的做法是只隐藏在新table后面的select,而不影响其他select的正常显示。
那关键就是如何判断select是否在新table后面,这个可以通过位置坐标判断,刚好可以用到上面的getBoundingClientRect。
一般的思路是判断新table和select的坐标,根据位置判断select的显示和隐藏。
但如果有多个实例,可能会导致select在一个实例中要隐藏,却在另一个要显示的情况。

为了解决冲突,程序给select加了一个_count属性作为计数器,用来记录有多少实例把该select隐藏了。
如果当前实例判断该select要隐藏,就给其_count加1,隐藏后存放到实例的_selects集合中。
在恢复显示_selects中的select时,先给select的_count减1,如果得到的_count是0,那说明没有其他实例要隐藏它,就可以设置显示了,最后清空_selects集合。
在判断是否隐藏select前还必须恢复一次该实例_selects里面的select,否则就会造成_count只加不减的情况。

程序中的SetSelect方法就是用来判断和设置select的: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this.ResetSelect();
var rect = this._nTable.getBoundingClientRect();
//把需要隐藏的放到_selects集合
this._selects = Filter(this._oTable.getElementsByTagName("select"), Bind(this, function(o){
var r = o.getBoundingClientRect();
if(r.top <= rect.bottom && r.bottom >= rect.top){
o._count ? o._count++ : (o._count = 1);//防止多个实例冲突
//设置隐藏
var visi = o.style.visibility;
if(visi != "hidden"){ o._css = visi; o.style.visibility = "hidden"; }

return true;
}
}))

其中ResetSelect方法是用来恢复显示select的: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forEach(this._selects, function(o){ !--o._count && (o.style.visibility = o._css); });
this._selects = [];

但这个方法在快速滚屏时还是无能为力,而且select越多效率也随之下降,各位有更好方法的话欢迎交流。

【Chrome一个bug】

在测试的时候发现Chrome一个bug,测试下面代码:

[Ctrl+A 全选 注:如需引入外部Js需刷新才能执行]

一个毫不相干的操作居然令table没有自动撑开,加上前面的问题,看来Chrome的路还很长啊。


使用说明

实例化一个TableFixed对象只需要一个参数table的id:

new TableFixed("idTable");


实例化时有4个可选属性:
Index: 0,//tr索引
Auto: true,//是否自动定位
Pos: 0,//自定义定位位置百分比(0到1)
Hide: false//是否隐藏(不显示)

其中Index和Pos在实例化之后就不能使用。
要修改克隆行可以用Clone方法,其参数是要克隆tr的索引。
要修改自定义定位位置可以用SetPos方法,其参数是要定位的位置百分比。

具体使用请参考实例。


程序源码


[Ctrl+A 全选 注:如需引入外部Js需刷新才能执行]

下载完成测试代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nblogs.com/cloudgamer/

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