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的迭代器与生成器使用及说明
Lareges 人气:0一、迭代器(Iterator)
1.1 可迭代对象(Iterable)
可迭代对象,可以简单理解为可遍历对象,即能够使用 for 循环遍历的对象。Python中常见的可迭代对象有:列表、元组、字符串、集合、range、字典等。
迭代器和生成器都是可迭代对象。
对于Python中的任意对象,只要它定义了可以返回一个迭代器的 __iter__ 方法,或者定义了可以支持下标索引的 __getitem__ 方法,那么它就是一个可迭代对象。
对可迭代对象使用 __iter__ 方法后,会返回一个迭代器。
如何判断一个对象是否为可迭代对象呢?请看下例。
from collections.abc import Iterable isinstance([1, 2, 3], Iterable) # True isinstance((1, 2, 3), Iterable) # True isinstance('123', Iterable) # True isinstance({1, 2, 3}, Iterable) # True isinstance(range(3), Iterable) # True isinstance({'key': 'value'}, Iterable) # True isinstance(123, Iterable) # False
可以看出,我们只需要使用 isinstance(object, Iterable) 即可判断给定的 object 是否为可迭代对象。
严格来讲,isinstance() 只会将有 __iter__ 方法的对象判断为 Iterable。
换言之,仅用 __getitem__ 方法实现的可迭代对象会被 isinstance() 误判为不可迭代对象。
最正确的做法是直接尝试 iter(object),如果没有报错,则说明 object 是可迭代对象。
1.2 将可迭代对象转化为迭代器
我们可以将现有的可迭代对象转化为可迭代器:
s = '12345' myiter = iter(s) myiter # <str_iterator at 0x25e6f40d130>
不断调用 next 方法来依次获取迭代器的元素:
next(myiter) # '1' next(myiter) # '2' next(myiter) # '3' next(myiter) # '4' next(myiter) # '5' next(myiter) # StopIteration:
可见迭代器执行到最后时会抛出一个 StopIteration 异常。
为避免这种异常,我们完全可以用更简单的 for 循环去遍历:
for e in myiter: print(e) # 1 # 2 # 3 # 4 # 5
1.3 构造迭代器
构造一个迭代器只需要在自定义的类中实现两个方法:__iter__ 和 __next__ 。
- 迭代器是一个可以记住遍历位置的对象。
- 迭代器对象会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访问,直到所有元素都被访问为止,且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当我们构造类时,必须要有一个名为 __init__() 的函数,该函数可以在实例化时进行一些初始化。
__iter__()
方法的行为类似,可以执行操作(初始化等),但必须始终返回迭代器对象本身。__next__()
方法还允许你进行其他操作,并且必须返回序列中的下一项。
class MyIter: def __iter__(self): self.count = 1 return self def __next__(self): x = self.count self.count += 1 return x
我们创建了一个返回数字的迭代器,每次序列的数值都将 +1。
myiter = iter(MyIter()) next(myiter) # 1 next(myiter) # 2 next(myiter) # 3
如果我们一直调用 next() 的方法,则序列的值将会无限递增下去。即如果我们使用 for 循环去遍历上述迭代器,循环将永远进行下去…
myiter = iter(MyIter()) for e in myiter: print(e) # 循环将一直进行下去...
为了防止迭代永远进行下去,我们可以在迭代次数达到一定值时抛出 StopIteration 异常。
class MyIter: def __iter__(self): self.count = 1 return self def __next__(self): if self.count <= 5: x = self.count self.count += 1 return x else: raise StopIteration
这样再执行 for 循环就不会一直进行下去了:
myiter = iter(MyIter()) for e in myiter: print(e) # 1 # 2 # 3 # 4 # 5
二、生成器(Generator)
在Python中,一边迭代(循环)一边计算的机制,称为生成器。生成器能够迭代的关键是因为它有一个 __next__ 方法。
为什么要有生成器呢?我们知道,列表中的所有数据都存储在内存中,如果有海量数据的话将会非常消耗内存。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访问列表中前面的元素,这样一来后面的元素所占用的空间就白白浪费了。
如果列表元素能够按照某种算法推算出来,那我们就可以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推算出后续的元素,这样就不必创建完整的列表,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空间(即用多少就生成多少)。
有以下两种常用方法来创建生成器:
将列表解析式中的 [] 改为 ()。在自定义的函数中使用 yield 关键字。此时这个函数就不再是一个普通函数,而是一个生成器,调用该函数就是创建了一个生成器对象。
2.1 使用 () 构造生成器
比较以下两段代码:
a = [x for x in range(3)] type(a) # list
a = (x for x in range(3)) type(a) # generator
我们还可以比较列表解析式和生成器的耗时:
tic = time.time() a = sum([x for x in range(10000000)]) toc = time.time() print(toc - tic) # 0.9081981182098389
tic = time.time() a = sum((x for x in range(10000000))) toc = time.time() print(toc - tic) # 0.6906485557556152
我们当然可以对生成器使用 next() 方法:
next(a) # 0 next(a) # 1 next(a) # 2 next(a) # StopIteration:
但一般我们不会用 next() 来获取下一个返回值,而是直接使用 for 循环来迭代。
2.2 使用带有 yield 关键字的函数构造生成器
带有 yield 的函数不再是一个普通函数,而是一个生成器。
yield 相当于return一个值,并且记住这个返回的位置,下次迭代时,代码从 yield 的下一条语句开始执行。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先来理解一下:
def num(): print('开始执行') for i in range(5): yield i print('继续执行') mygen = num() type(mygen) # generator
由此,我们成功创建了一个生成器对象。接下来调用 next 方法观察这个生成器是如何工作的:
next(mygen) # 开始执行 # 0 next(mygen) # 继续执行 # 1 next(mygen) # 继续执行 # 2 next(mygen) # 继续执行 # 3 next(mygen) # 继续执行 # 4 next(mygen) # StopIteration:
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 for 循环来遍历这个生成器:
for step in mygen: print(step) # 开始执行 # 0 # 继续执行 # 1 # 继续执行 # 2 # 继续执行 # 3 # 继续执行 # 4 # 继续执行
总结
以上为个人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加载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