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 amp混合精度训练 pytorch 怎样使用amp进行混合精度训练
多财多亿,凭亿近人 人气:0简介
AMP:Automatic mixed precision,自动混合精度,可以在神经网络推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层,采用不同的数据精度进行计算,从而实现节省显存和加快速度的目的。
在Pytorch 1.5版本及以前,通过NVIDIA提供的apex库可以实现amp功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版本兼容和奇怪的报错问题。
从1.6版本开始,Pytorch原生支持自动混合精度训练,并已进入稳定阶段,AMP 训练能在 Tensor Core GPU 上实现更高的性能并节省多达 50% 的内存。
环境
Python 3.8
Pytorch 1.7.1
CUDA 11 + cudnn 8
NVIDIA GeFore RTX 3070
ps:后续使用移动端的3070,或者3080结合我目前训练的分类网络来测试实际效果
原理
关于低精度计算
当前的深度学习框架大都采用的都是FP32来进行权重参数的存储,比如Python float的类型为双精度浮点数 FP64,PyTorch Tensor的默认类型为单精度浮点数FP32。
随着模型越来越大,加速训练模型的需求就产生了。在深度学习模型中使用FP32主要存在几个问题,第一模型尺寸大,训练的时候对显卡的显存要求高;第二模型训练速度慢;第三模型推理速度慢。
其解决方案就是使用低精度计算对模型进行优化。
推理过程中的模型优化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案就是FP16量化和INT8量化,NVIDIA TensorRT等框架就可以支持,这里不再赘述。训练方面的方案就是混合精度训练,它的基本思想很简单: 精度减半(FP32→ FP16) ,训练时间减半。
与单精度浮点数float32(32bit,4个字节)相比,半精度浮点数float16仅有16bit,2个字节组成。
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使用FP16可以解决或者缓解上面FP32的两个问题:显存占用更少:通用的模型FP16占用的内存只需原来的一半,训练的时候可以使用更大的batchsize。
计算速度更快:有论文指出半精度的计算吞吐量可以是单精度的 2-8 倍。
从上到下依次为 fp16、fp32 、fp64
当前很多NVIDIA GPU搭载了专门为快速FP16矩阵运算设计的特殊用途Tensor Core,比如Tesla P100,Tesla V100、Tesla A100、GTX 20XX 和RTX 30XX等。
Tensor Core是一种矩阵乘累加的计算单元,每个Tensor Core每个时钟执行64个浮点混合精度操作(FP16矩阵相乘和FP32累加),英伟达宣称使用Tensor Core进行矩阵运算可以轻易的提速,同时降低一半的显存访问和存储。
随着Tensor Core的普及FP16计算也一步步走向成熟,低精度计算也是未来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趋势。
Tensor Core 的 4x4x4 矩阵乘法与累加
Volta GV100 Tensor Core 流程图
自动混合精度训练
不同于在推理过程中直接削减权重精度,在模型训练的过程中,直接使用半精度进行计算会导致的两个问题的处理:舍入误差(Rounding Error)和溢出错误(Grad Overflow / Underflow)。
舍入误差: float16的最大舍入误差约为 (~2 ^-10 ),比float32的最大舍入误差(~2 ^-23) 要大不少。 对足够小的浮点数执行的任何操作都会将该值四舍五入到零,在反向传播中很多甚至大多数梯度更新值都非常小,但不为零。 在反向传播中舍入误差累积可以把这些数字变成0或者 nan, 这会导致不准确的梯度更新,影响网络的收敛。
溢出错误: 由于float16的有效的动态范围约为 ( 5.96×10^-8 ~ 6.55×10^4),比单精度的float32(1.4x10^-45 ~ 1.7x10^38)要狭窄很多,精度下降(小数点后16相比较小数点后8位要精确的多)会导致得到的值大于或者小于fp16的有效动态范围,也就是上溢出或者下溢出。
在深度学习中,由于激活函数的的梯度往往要比权重梯度小,更易出现下溢出的情况。2018年ICLR论文 Mixed Precision Training 中提到,简单的在每个地方使用FP16会损失掉梯度更新小于2^-24的值——大约占他们的示例网络所有梯度更新的5%。
解决方案就是使用混合精度训练(Mixed Precision)和损失缩放(Loss Scaling):
1、混合精度训练:
混合精度训练是一种通过在FP16上执行尽可能多的操作来大幅度减少神经网络训练时间的技术,在像线性层或是卷积操作上,FP16运算较快,但像Reduction运算又需要 FP32的动态范围。通过混合精度训练的方式,便可以在部分运算操作使用FP16,另一部分则使用 FP32,混合精度功能会尝试为每个运算使用相匹配的数据类型,在内存中用FP16做储存和乘法从而加速计算,用FP32做累加避免舍入误差。这样在权重更新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舍入误差导致更新失败,混合精度训练的策略有效地缓解了舍入误差的问题。
2、损失缩放:
即使用了混合精度训练,还是会存在无法收敛的情况,原因是激活梯度的值太小,造成了下溢出。损失缩放是指在执行反向传播之前,将损失函数的输出乘以某个标量数(论文建议从8开始)。 乘性增加的损失值产生乘性增加的梯度更新值,提升许多梯度更新值到超过FP16的安全阈值2^-24。 只要确保在应用梯度更新之前撤消缩放,并且不要选择一个太大的缩放以至于产生inf权重更新(上溢出) ,从而导致网络向相反的方向发散。
使用Pytorch AMP
Pytorch原生的amp模式使用起来相当简单,只需要从torch.cuda.amp导入GradScaler和 autocast这两个函数即可。torch.cuda.amp的名字意味着这个功能只能在cuda上使用,事实上,这个功能正是NVIDIA的开发人员贡献到PyTorch项目中的。
Pytorch在amp模式下维护两个权重矩阵的副本,一个主副本用 FP32,一个半精度副本用 FP16。 梯度更新使用FP16矩阵计算,但更新于 FP32矩阵。 这使得应用梯度更新更加安全。
autocast上下文管理器实现了 FP32到FP16的转换,它会自动判别哪些层可以进行FP16哪些层不可以。 GradScaler对梯度更新计算(检查是否溢出)和优化器(将丢弃的batches转换为 no-op)进行控制,通过放大loss的值来防止梯度的溢出。
在训练中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所示:
def train(): batch_size = 8 epochs = 10 lr = 1e-3 size = 256 num_class = 35 use_amp = True device = '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print('torch version: {}'.format(torch.__version__)) print('amp: {}'.format(use_amp)) print('device: {}'.format(device)) print('epochs: {}'.format(epochs)) print('learn rate: {}'.format(lr)) print('batch size: {}'.format(batch_size)) net = ERFNet(num_classes=num_class).to(device) train_data = CityScapesDataset('D:\\dataset\\cityscapes', 'D:\\dataset\\cityscapes\\trainImages.txt', 'D:\\dataset\\cityscapes\\trainLabels.txt', size, num_class) val_data = CityScapesDataset('D:\\dataset\\cityscapes', 'D:\\dataset\\cityscapes\\valImages.txt', 'D:\\dataset\\cityscapes\\valLabels.txt', size, num_class) train_dataloader = DataLoader(train_data, batch_size=batch_size, shuffle=False, num_workers=8) val_dataloader = DataLoader(val_data, batch_size=batch_size, shuffle=False, num_workers=4) opt = torch.optim.Adam(net.parameters(), lr=lr) criterion = torch.nn.CrossEntropyLoss(ignore_index=255) if use_amp: scaler = torch.cuda.amp.GradScaler() writer = SummaryWriter("summary") train_loss = AverageMeter() val_acc = AverageMeter() val_miou = AverageMeter() for epoch in range(0, epochs): train_loss.reset() val_acc.reset() val_miou.reset() with tqdm(total=train_data.__len__(), unit='img', desc="Epoch {}/{}".format(epoch + 1, epochs)) as pbar: # train net.train() for img, mask in train_dataloader: img = img.to(device) mask = mask.to(device) n = img.size()[0] opt.zero_grad() if use_amp: with torch.cuda.amp.autocast(): output = net(img) loss = criterion(output, mask) scaler.scale(loss).backward() scaler.step(opt) scaler.update() else: output = net(img) loss = criterion(output, mask) loss.backward() opt.step() train_loss.update(loss.item(), n) pbar.set_postfix(**{"loss": train_loss.avg}) pbar.update(img.size()[0]) writer.add_scalar('train_loss', train_loss.avg, epoch) # eval net.eval() for img, mask in val_dataloader: img = img.to(device) mask = mask n = img.size()[0] output = net(img) pred_mask = torch.softmax(output, dim=1) pred_mask = pred_mask.detach().cpu().numpy() pred_mask = np.argmax(pred_mask, axis=1) true_mask = mask.numpy() acc, acc_cls, mean_iu, fwavacc = evaluate(pred_mask, true_mask, num_class) val_acc.update(acc) val_miou.update(mean_iu) writer.add_scalar('val_acc', val_acc.avg, epoch) writer.add_scalar('val_miou', val_miou.avg, epoch) pbar.set_postfix(**{"loss": train_loss.avg, "val_acc": val_acc.avg, "val_miou": val_miou.avg})
实验
硬件使用NVIDIA Geforce RTX 3070作为测试卡,这块卡有184个Tensor Core,能比较好的支持amp模式。
模型使用ERFNet分割模型作为基准,cityscapes作为测试数据,10个epoch下的测试效果如下所示:
在模型的训练性能方面,amp模式下的平均训练时间并没有明显节省,甚至还略低于正常模式。
显存的占用大约节省了25%,对于需要大量显存的模型来说这个提升还是相当可观的。
理论上训练速度应该也是有提升的,到Pytorch的GitHub issue里翻了一下,好像30系显卡会存在速度提不上来的问题,不太清楚是驱动支持不到位还是软件适配不到位。
Metrics | time | memory |
---|---|---|
AMP | 66.72s | 2.5G |
NO_AMP | 65.64s | 3.3G |
amp
no_amp
在模型的精度方面,在不进行数据shuffle的情况下统计了10个epoch下两种模式的train_loss和val_acc,可以看出不管是训练还是推理,amp模式并没有带来明显的精度损失。
cmp
以上为个人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加载全部内容